經營管理
在大佛寺礦井下巷道,一列列膠輪車穿梭如織。這些看似尋常的運輸工具,卻承載著該礦深化內部市場化改革的創新實踐。該礦以膠輪車內部市場化管理為突破口,通過建立“價格結算+定額考核+動態優化”的全流程管理體系,將成本管控理念貫穿運輸服務各環節。一季度,該礦膠輪車運輸效率提升15%,節約維修費及材料消耗超200余萬元。

改革破局:從“大鍋飯”到“出租車式”調度
“以前膠輪車裝料,滿載、半載甚至空跑的情況都有,現在區隊都學會‘拼單’了?!边\輸隊車輛調度員郝永強指著智能調度系統屏幕介紹,引入市場化結算后,每趟運輸都像運營出租車般精打細算。運輸隊創新“拼車運輸”模式,實行“交叉式拉運”,實現多區隊物料集約化配送,月均出車次數從7550次降至6050次。該礦將運輸服務細化為128項計價單元,建立“礦-區隊-班組-司機”四級市場結算鏈,單趟運輸成本精確到升油、分鐘耗。投用膠輪車運輸智能導航系統,實時匹配物料運輸需求與車輛位置,空駛率從23%降至7%。

五維精控:構建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
“‘五要素’無軌膠輪車安全管理法是我們在認真總結近年來無軌膠輪車運行管理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創新的一套適應復雜地質條件無軌膠輪車安全運行的管理辦法,通過對人的操作行為養成、車的本安型完好狀態、路的平整達標程度、安全設施齊全可靠、專項機制閉環考核五項要素進行有效管控,保障無軌膠輪車安全高效運行。”該礦機電管理部工作人員介紹道。通過“人、車、路、設施、考核”五要素管理法,駕駛員持證上崗率100%,季度實操考核達標率98%,巷道硬化達標率提升至92%,安全設施完好率保持95%以上。車輛完好率提升至95%,運輸效率提高10%,維修成本同比下降15%。

數字賦能:班清日結激發全員活力
“今天回收21個托盤,又能多掙50塊!”在市場化結算中心,職工袁宏寧通過移動終端查看當日收益。該礦建立涵蓋燃油消耗、維修工時、運輸趟次等12類56項結算價格,將每公里運輸成本細化至0.35元/噸·公里的標準。推行“班清班結”制度,司機每日可通過移動終端查看個人績效數據,實現了“班工作量即時核算、日收入手機可查”。這種“看得見的市場化”讓職工從“要我干”變為“搶著干”,單班減員率達10%。
通過膠輪車板塊的市場化改革,帶動全礦材料消耗指標連續三年持續下降。這場始于車輪的“精細革命”,驗證了內部市場化改革在煤礦成本管控中的乘數效應。該礦將進一步深化“運輸服務產品化”理念,打造全要素市場化管理體系。(田文龍)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