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管理
進入四季度,孟村礦持續深化拓展“四種經營理念”,將技術創新作為降本增效的核心驅動力,一項項管用實用的創新成果不僅體現著能源保供的初心,更激蕩著“省下來就是賺出來”的創效智慧。

高位定向鉆孔施工曾讓抽采隊生產三班班長雷小紅頭疼不已,由于受孔斜控制難度大、鉆孔縮徑后篩管下入阻力大等因素影響,經常出現篩管卡堵、下入失敗的情況,嚴重影響瓦斯抽采效果與施工進度。
如何解決這一“頑疾”?該隊技術員孫哲跟著班組蹲點觀察,結合現場實際創新“直-增-穩”三段式軌跡優化設計,并將符合強度要求的報廢鉆頭改造后用于破除縮徑孔壁,引導篩管沿鉆孔軌跡精準下行。經過現場論證,鉆孔成孔率提升30%以上,每年可節約鉆頭采購費用8萬余元。

“每次拉移電纜都捏著一把汗,就怕一不小心刮破絕緣層,現在裝上防護套,作業起來心里踏實多了。”談及近期新安裝的電纜王字架防護套,綜采隊電工班長張文剛豎起了大拇指。
隨著工作面回采,設備電纜也需同步向后遷移,而吊掛電纜的王字架由于結構棱角突出,極易造成電纜絕緣層損傷,嚴重影響安全生產。為此,機電部技術骨干聚在一起琢磨,參考柔性緩沖材料應用原理,使用高強度耐磨橡膠對王字架進行全方位包覆,避免了電纜與金屬棱角接觸,有效提升了供電系統穩定性。

面對廢舊物資處置難題,該礦堅持“物盡其用、無不可用”的管理理念,對于非一次性消耗物資,運用鑒別篩選、自制加工、內部流通等手段,最大限度挖掘廢舊物資剩余價值。
制氮站八臺局部換氣扇由于長期處于高粉塵、高負荷工況,陸續出現電機異響、扇葉卡滯、線路老化等故障,嚴重影響作業區域正常通風。為此,機修車間第一時間組建專項維修小組,制定“拆解排查-分類修復-組裝測試”維修方案,通過繞制線圈、校正外殼、更換配件等維修手段,讓原本損壞待棄的設備迎來“新生”,均達到正常使用標準。
“能維修的堅決維修,無法維修的就拆解配件用于其他地方,絕不能浪費一顆螺絲釘。”車間負責人杜明兵的話,道出了全員成本意識的轉變。
同時,針對外部采購的預制塊單價高、質量參差不齊這一現狀,車間技術人員反復探索試驗,將井下回收的報廢鉆桿、錨桿二次加工,根據礦井需求制成多規格模具,并嚴把混凝土配比、澆筑、找平、脫模、保養等全流程工藝關,確保承重強度完全滿足使用要求。
一系列創新成果,憑借著不起眼的小投入,實實在在啃下了生產難題,算清了增效細賬。下一步,該礦將持續集眾智找“節”點,匯群力貢獻“金點子”,努力實現全員、全要素、全過程成本管控,全面壓縮礦井運行成本,實現降本節流、提質增效。(孫超)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