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
“持續加強‘五個一流’人才梯隊建設,全面構建一流人才成長‘生態圈’,是回答好‘怎樣是好干部?怎樣成長為好干部?怎樣把好干部用起來?’的新時代‘干部三問’的重要依據?!毙∏f礦黨委書記馬卓說道。
近年來,該礦深入貫徹陜煤集團、陜西煤業、彬長集團“人才強企”戰略,圍繞高學歷人才實施“育苗、留苗、用苗”造林計劃,通過豐富培育方式、拓寬晉升渠道、提升福利待遇,培養造就“總量合理、結構優化、效能提升、素質一流”的人才隊伍,讓人才蔚然成林。
“見自己” 知人者智
“稍息、立正、齊步走……”綜采隊技術員王海龍清楚地記得研究生畢業到礦上的第一課,便是集中軍訓。面對親朋好友“研究生跑去煤礦上班?”的質疑,他堅信學歷不是孔乙己褪不下的長衫,毅然決然地脫去學士袍,穿上工作裝,走上了工作崗位。

“在井下實習的四個月里,每天跟著我的檢修工師父,檢修設備、拉移電纜、清理煤泥,手掌磨破了也要堅持,正是這段經歷,讓我全面掌握了采面生產全流程,為后來從事技術員工作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币呀浾{到通風部的陳依琛回憶三年前井下實習經歷時感慨道。
該礦始終秉持“尊重人才、培養人才”的管理宗旨,圍繞戰場練兵、強體塑魄、提升素質,構建高學歷人才培訓體系。通過集中軍訓、師帶徒、井下實習等一系列舉措,讓高學歷人才迅速褪去文弱書生的“長衫”,成長為獨當一面的精兵強將。
“見天地” 仰望星空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在梁家河紅色革命圣地,綜采隊技術員胥楷沅仰望革命先烈,心潮澎湃。
在蒼松翠柏的映襯下,先輩先烈的戰斗精神“熠熠生輝”,在他心底種下了扎根煤海艱苦奮斗的“種子”,立志要傳承黨的優良傳統和紅色基因,以高昂的斗志和飽滿的熱情投入到緊張、艱苦的工作中,立足崗位職責,抓好安全生產,為礦井安全發展“增磚添瓦”。

該礦創新“技術輪崗、雙向培養”人才管理機制,實施技術員流轉輪崗,依據個人特長,安排適合的工作崗位,做到才盡其用。打通部門與區隊之間的界限,將一批年輕技術人員互調到部門或區隊,實現人才交流、雙向成長。同時,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以對標先進單位、參觀紅色基地及專業培訓學習等為契機,積極為年輕人才創造開拓眼界、增長見識的有利條件。
“見眾生” 星聚礦井
“從一個熟悉的崗位走向全新的崗位,充滿挑戰,但我相信,只要肯努力,辦法總比困難多?!鄙a部劉超輝競聘生產部副經理時說。
當天參加公開選聘中層管理的18名競崗人員自信滿滿,分別從工作經驗、業績、對新崗位的認知、上崗后的工作設想等方面,闡述了自身特點和工作規劃,并依次進行了專業技能、管理能力、應變能力等現場答辯。

該礦堅持“薪火相傳、發展平臺、培育優勢”工作思路,樹立鮮明的實干導向,制定《優秀年輕干部選拔使用工作方案》,把政治素質過硬、基層經驗豐富、業務能力突出的年輕人才納入干部序列。同時,定期開展管理干部、后備人才座談交流會,推行差異化薪酬分配機制,強化考核,抓實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讓“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年輕人才走上管理崗位。
另外,該礦聚焦愿景目標,搭建成長平臺,實施眾智眾創,推進共建共享。強化技能培訓,提高技能大師、創新能手等關鍵技能操作崗位薪酬待遇,打通成長發展通道,讓職工成才與礦井發展碰撞出“雙贏反應”。
“江河之所以能沖開絕壁奪隘而出,是因其積聚了千里奔涌、萬壑歸流的洪荒偉力。”下一步,該礦將持續豐富培育方式、提高薪酬福利、深化機制改革,讓人才“東奔大?!睙o所阻,“鳳鳴岐山”有枝棲,凝聚“青春熱血”書寫煤海奮進新篇章。(計忠榮)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