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
人才是企業最核心的資源,是強企之基、發展之要、活力之源。一直以來,胡家河礦緊扣“人才強企、人才興企”戰略,緊緊圍繞安全生產中心工作,育好、引好、用好人才“活水”,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人才強礦”之路,不斷激發新質生產力的最強“活力”。

技能鑒定暢通成才通道
為打造一支技術硬、素質高的人才隊伍,該礦從深挖內潛入手,形成“理論+實操+考核”的人才培養模式,完善學歷提升、技能提升激勵制度,鼓勵職工積極參加學歷提升,并做好職工和學校之間的相互聯系,有序推進學歷提升工作。深入開展“人人爭當熟練工,個個勝任關鍵崗”活動,通過崗位練兵、技術比武等形式,定期為人才“澆水施肥”,有效解決職工理論水平欠缺和實踐能力不足等問題,真正讓人才“落地生根”。聚焦職業技能鑒定,搭建職工技能提升平臺,常態化開展日常理論和實操訓練,促進職工技能達標并取得等級證書,發放崗位技能津貼,極大地提高了職工技能評定的積極性,為職工的成長規劃提供基礎和保障。截至目前,培養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百余人,累計鑒定高級工及以下等級1238人次,榮獲煤炭行業技能大師稱號1人,技師及高級技師22人,具有技能等級的職工比例逐年提升。

薪火相傳搭建成才平臺
該礦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依托“勞模創新工作室”,發揮創新人才“傳幫帶”作用,讓勞模親自掛帥,開展“匠心永續,薪火相傳”活動,以技術管理、技能培訓、經驗傳承為重點,緊貼制約礦井生產的難點、成本飆升的痛點、人工占用的堵點,一大批青年職工聚集到勞模周圍,一對一對接、面對面培訓、手把手指導,汲取豐富的知識營養,練就過硬的專業技能,讓工作室成為“草根創客”學習勞模的課堂、切磋技藝的賽場、技術創新的平臺和展示風采的舞臺,推動人才隊伍向多技能、復合型方向發展。
“我們積極推動工匠人才由‘個體型’向‘團隊型’、‘單一型’向‘聯合型’的提升,注重發揮勞模、工匠的優勢,在育‘匠’上做好薪火相傳,為礦井高質量發展注入青春力量。”該礦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李科院說道。

筑巢引鳳引領聚才態勢
發揮好人才評價“指揮棒”作用,進一步完善考核評價和跟蹤問效機制,最大限度釋放和激發人才干事創業活力。充分樹立獎優罰劣的鮮明導向,構建“崗位價值+業績貢獻”績效考核與薪酬分配體系,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考準人才,通過考深、評實、真獎,切實提高人才考核工作“含金量”。深化技術人員、技能人員積分考核評價工作,實行“一人一表一檔一跟蹤”,進行全過程量化考核,讓更多優秀人才競相涌現,凝聚起礦井發展的磅礴動力。
此外,該礦把優化人才發展軟環境作為凝聚人才的硬實力,突出解決人才服務“關鍵小事”,從衣食住行方面入手,深化“三堂一舍”升級服務舉措,著力讓職工生活更舒心、工作更順心、發展更安心。
技能人才是人才隊伍的第一方陣,是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與科技創新能力的動力之源。下一步,該礦將持續用好勞模創新工作室、職工書屋等各類素質提升平臺,積極探索創新其他培養途徑,讓人才引得進、育得強、用得好、留得住,有力推動了人才建設工作取得新成效,以人才“引擎”推動礦井釋放改革發展的強大活力。(田磊)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