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
今年以來,面對安全發展的硬標準,孟村礦緊緊錨定“全員大培訓、素質大提升”工作主線,堅持將教育培訓重心下沉到生產一線,推動全員素質持續提升,助力“人才大樹”碩果盈枝。

礦井內部資料傳遞流程冗余、決策鏈條過長、存在溝通壁壘,如何解決這一難題?八月初新入職的大學生張杰,憑借自身扎實過硬的計算機專業知識挺身而出,經過41天的探索試驗,成功研發彬長礦區首個內網AI知識庫,實現了資料從封閉狀態轉向開放共享。
像張杰這樣,能夠在崗位上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的并非個例。該礦始終秉持“人崗匹配,以事選人”原則,為不同階段、不同類型的人才量身定制個性化成長體系,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技術與業務相融合的培養模式,讓新人快速扎根、骨干持續突破,與礦井發展“同頻共振”。

“監測監控系統是礦井安全生產的‘神經中樞’,承擔著瓦斯濃度、通風狀態、設備運行等關鍵數據的實時監測與傳輸任務……”井下作業現場,通風隊技術主管董淵博正詳細講解著監測監控系統技術要領。
該礦主動打破學習壁壘,深挖內部師資力量,將培訓基地搬到井下現場,覆蓋綜采、掘進、機電、通防等各個崗位,通過“理論+實操”雙軌并行的教學模式,讓職工在“真刀真槍”的氛圍中磨煉技能。這種“身邊人講身邊技、專業人講專業事”的模式,不僅有效破解了職工培訓如同“紙上談兵”的困境,更巧妙地將“隱形經驗”轉化為了礦井“共享財富”。

“報告考官,現場作業環境良好,設備確認完好,符合開鉆條件,請指示……”11月13日,一場鉆機工技術比武在該礦403109工作面回風巷火熱展開。
如果說現場實操是技能提升的“練兵場”,那么技術比武則是檢驗成果的“閱兵場”。該礦聚焦各崗位工種實際需求,在手段、形式、內容上不斷創新,大力開展理論知識、操作規程、工藝方法和“手指口述”等方面的技術比武,讓“比學習、練技能、求創新”在礦區蔚然成風,實現“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
此外,該礦緊盯“關鍵少數”,不斷加強人才隊伍管理,圍繞理論學習、安全履職、重點工作落實等關鍵領域,對管理人員實行周通報、月考核,并將績效考核結果作為年底評先樹優、爭先進位的重要依據,形成鮮明的內部競爭機制,不斷鞭策管理人員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和履職能力。
參天大樹,始于青苗,長于沃土。下一步,孟村礦將緊跟新形勢、新要求,持續深化“小切口、重實效”的培訓模式,把培訓課堂延伸到生產一線,讓“全員大培訓、素質大提升”真正落到實處、取得實效,為礦井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人才保障。(孫超)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