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十大價值創造、十個百萬降本增收”行動專欄
首頁 > 專題專欄 > 推進“十大價值創造、十個百萬降本增收”行動專欄
生產服務中心:“節”盡所能控成本 物盡其用顯成效
今年以來,生產服務中心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堅持把修舊利廢作為降本增效的有力抓手,通過修訂下發《廢舊物資回收利用管理辦法》,強化各車間月度生產成本考核,充分發揮廢舊物資使用功能,著力提高復用率,進一步促進降本增效工作。

走進礦用支護產品加工車間,操作工楊效斌正熟練運用回收的錨索來料打包帶進行成品錨桿捆扎,不到兩分鐘就完成了1包3道捆扎。該車間副經理黃海龍介紹道:“錨索來料打包帶相比采購的打包帶更寬更厚,強度更高,可以減少打包道數,既節約了時間又降低了產品成本。”據統計顯示,該車間一季度生產錨桿10.1萬根、錨索19.3萬根,折算需要使用打包帶76.9卷,依據打包帶每卷844元采購價計算,可節約開支6.5萬余元。
無獨有偶,礦山機械修理車間近期對已經報廢的4件φ630*1600mm的皮帶機滾筒進行回收,通過檢測滾筒的外形、軸徑尺寸及軸承配合間隙之后,將可用件修繕拼裝并進行包膠處理,形成一件合格的滾筒得以復用,節約采購費用2.1萬元。
此外,中心在大修工作中,堅持“能修不換”的原則,小到螺絲、螺帽,大到連桿、法蘭,通過舊物資進行拆解、改造、研磨、焊接、重新裝配等工序,使設備恢復原有性能,確保達到“技術上可行、運行中安全、經濟上合理、質量上可靠”要求。
撿起來的是效益,丟下去的是成本。一季度以來,修舊利廢工作在中心各車間“遍地開花”,共開展鏜床刀柄改造、鎢鋼鍵槽銑刀刃磨修復等各類工作40余項,減少采購成本共計149萬元,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趙曉軍)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