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全生產月”主題征文比賽
AI實時監測、中央變電所遠程控制、無人機測繪地質災害……今年以來,小莊礦始終堅持“少人則安、無人則安”理念,大力推進智能化建設,隨著智能化場景頻頻“上新”,智能化裝備系統陸續參與安全生產全過程,現場安全管理防線得到不斷筑牢。
智慧化監管 讓安全“看得見”
安全生產監管要求高、難度大,必須善于向技術借力。
該礦按照“無視頻不作業”和“視頻監控全覆蓋”要求,利用“千眼”視頻監控系統對地面和井下重要場所、重要崗位、重要工程進行24小時全覆蓋監督,持續開展井下各區域視頻反“三違”活動,結合智能礦燈、執法記錄儀構建起人員巡檢和AI實時監測的兩重監管格局,促進作業人員上標準崗、干標準活、做放心人。

“設備若出現短路、過壓、漏電等現象,調度室監控屏幕可第一時間發出預警,有效杜絕因設備‘帶病’運行造成安全事故?!敝醒胱冸娝?1臺智能型PJG16型高爆柜更換完成,實現了地面調度臺遠程控制和運行數據實時上傳,讓安全監管“看得見”。
“當人員接近綜掘機機頭或機尾2m時停機閉鎖,讀卡器發出紅色聲光報警……”機電部經理柳東林介紹,該礦在集中泄水巷運輸聯巷、40208回風聯巷等掘進工作面,安裝綜掘機人機協同安全防護裝置,構建“電子圍欄”,有效提升了現場安全管理水平。
此外,該礦通過對車輛調度指揮系統優化升級改造,持續完善系統“大數據”計算能力,在實現自動抓拍、區間測速的基礎上,新增防疲勞駕駛軌跡偏移等功能,夯實了運輸系統安全運行保障。
智能化治災 讓安全“夠得著”
“該型無人機可在大風、雷雨等惡劣天氣下連續飛行作業90分鐘,支持機械快門高速飛行拍攝,高精度成像,大幅提高了測繪作業效率,降低了人員實地測繪安全風險。”操作員李洋洋提到新引進的高精度航測無人機時,為這位預防地質災害的安全“好幫手”連連點贊。

運用智能化手段防災治災保安,是該礦智慧礦山建設的一項重點工作。通過“微震+電法”隨采物探技術,實時采集工作面覆巖破裂震動信號和頂底板電阻率變化,對隱伏構造、應力集中區、突水危險區等致災地質因素進行動態監測。強化礦井水文在線監測預警系統管理,持續完善智能地質保障系統數據庫,對數據進行關聯分析,用可視化的方式直觀展示,超前預測預報,為礦井安全高效開采、災害超前精準治理提供科學依據,夯實透明地質保障。
“硬巖掘錨護一體機載雙錨裝置可遙控遠程操控鉆機進行支護作業,相比人工使用風動鉆機打鉆作業,具有支護時間短、安全高效等優點,極大提升了作業安全性和支護效率。”該礦綜掘四隊技術員王龍介紹,預防頂板災害是掘進作業過程必須面對的一條難題,該型快掘設備投用后,現場作業安全風險較之前顯著降低。(陳杰)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