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做“四個示范” 譜寫發展新篇——貫徹落實張文琪董事長調研講話精神專欄
走在生產服務中心激光熔覆再制造生產線上,一個個銹跡斑斑的立柱活塞桿在經過數道工序加工后,便可脫胎換骨,重新散發出光芒,使用性能大幅提升。近年來,生產服務中心瞄準再制造發展“新賽道”,全方位深挖產品再制造潛能,構建了“多內容、多形式、多層次”的多元化綜采裝備再制造新模式,由傳統維修向高端再制造加快轉型。

激光熔覆再制造打造新質生產力
彬長礦區井下地質環境復雜,作為綜采液壓支架的核心部件,立柱千斤長期處在高濕、強腐蝕性環境中,極易受到腐蝕而影響正常使用,在日常檢修中均需頻繁檢修更換,影響礦井安全生產。
針對這一問題,中心開展了“綜采設備再制造技術研究”“綜采裝備熔覆再制造及液壓支架防腐技術應用研究”等科研項目,在做好多種技術儲備的同時,對彬長礦區井下條件進行充分調研,結合長期綜采裝備的維修經驗,在完成多項準備工作后,引進了激光熔覆、低溫熔銅及多種配套加工設備,建成激光熔覆再制造生產線。
“該生產線加工過程中不僅綠色、環保、無污染,且加工后的零部件壽命是傳統工藝壽命的2-3倍,對礦用設備安全運行、降低維護成本、提高使用壽命有著重要的意義。”自投運以來,該生產線已高效完成了立柱千斤1590件活柱、1160件缸筒的再制造任務,全力保障了各礦激光熔覆維修任務順利完成,自主維修能力大幅增強。

中部槽再制造解放科技生產力
中心通過組織開展“槽體中底板更換工藝研究”科研項目,統計分析各類槽體的損壞情況,記錄不同槽體的磨損范圍、尺寸和使用時間,總結分析槽體中底板損壞失效的關鍵影響因素,對癥下藥,分類實施,對中部槽的不同部位制定了焊接修復和耐磨層鑲嵌更換工藝,中部槽的修復率極大提升,為礦井節省了大量的換新成本。
與此同時,中心在中部槽再制造領域自主研究再制造設備,自主研發了三機槽體中底板四槍自動焊機,能夠同時對中部槽的中板和底部同時進行自動焊接作業,在大幅提高作業效率的同時,也降低了崗位對技術能力的要求,單班可完成補焊的槽體數量比人工焊接方式提高4倍,人員勞動強度降低50%以上。
中部槽再制造工作的開展,促進了中心刮板機及轉載機槽體維修業務的全新升級,拓展了槽體維修業務,降低了采購費用,成為企業成本管理工作新的“突破點”。

鏈輪體再制造發展智能生產力
“以往我們采取外委維修的方式進行鏈輪體維修,不僅維修周期長,而且質量不穩定。現如今通過鏈輪體再制造技術的應用,實現了鏈輪體自主維修,質量效率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中心積極開展《鏈輪體修復預熱工裝及工藝研究》和《鏈輪自動化再制造技術工藝研究》等科研項目,研發了鏈輪加工預熱工裝,預設了多種環境下的焊接工藝;同時,持續優化耗材使用,根據不同的使用工況選擇兼顧性能與經濟的焊接材料。引進鏈輪自動焊接及數控加工工作站,通過三維建模數據控制焊槍自動完成焊接,并依據相同原理在數控加工工作站完成鏈窩的精加工,實現鏈輪體自動化焊接與加工技術的突破,進一步縮短了中心鏈輪修復的工作周期。
近年來,中心通過開展鏈輪再制造維修,進一步加強自主再制造維修工作,實現了鏈輪100%自主維修。
后續工作中,生產服務中心將持續開展裝備再制造工作,進一步提高設備的使用壽命與性能,降低煤炭生產設備的維修成本與運行成本,著力打造煤礦維修加工制造行業標桿示范企業。(王祥龍)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