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做“四個示范” 譜寫發展新篇——貫徹落實張文琪董事長調研講話精神專欄
今年以來,生產服務中心緊扣“聚焦提質增效、創新驅動發展”目標,在設備升級、工藝變革和新材料應用等方面持續加碼,新質生產力持續釋放,推動中心在智能化生產的“新賽道”上加速前行。
新裝備解鎖減人提效新密碼。走進機加工熱處理車間,映入眼簾的是全自動托輥生產線上桁架機械手有條不紊地抓取、碼放、運送等循環作業,下料、焊接、安裝、打標等工序一氣呵成,緊密銜接,每隔45秒就有一個托輥成品下線……該托輥生產線運用了目前行業內主流的PLC控制系統、自動運輸軌道和進口的焊接機器人,布置各類傳感器百余個,實現了“原材料進、成品出”的全自動加工生產。“相比原生產線,作業人員減少5到6人,年生產能力達到15萬件,綜合效率提高2倍以上,減人增效成效顯著。”該車間負責人說道。

在皮帶機組件加工車間,兩套全自動焊接機器人工作站焊花飛濺,弧光閃閃,皮帶機H架和上托架生產熱火朝天。“這兩套全自動焊接機器人工作站與市面上其他焊接機器人不同,我們設計了免組拼定位工裝,減少了一道組拼工序,并且目前僅需1人便可同時看護兩臺設備,目前1個人的產能頂以往的3個人,生產效率穩步提升。”該車間負責人自信地說道。
此外,中心在支護產品加工、管道噴涂、皮帶機縱梁加工等產品自動化生產上減人提效成效顯著,持續聚焦打造自動化生產和信息化賦能于一體,以點帶面,大力實施科技興企戰略,寫下了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新技術引領生產工藝變革。近年來,激光切割技術在機械加工領域廣泛應用,中心在原有3300W激光切割機的基礎上,增設了一臺12000W板材激光切割機和一臺6000W型材激光氣割機,設備強大的性能和極高的加工精度,徹底改變了傳統的加工工藝,加工流程變得快捷高效。

在以往的皮帶機加工過程中,鋸床和搖臂鉆床是最為繁忙的設備之一,所有的型材都需要經過下料、劃線和鉆孔工序,工序多且繁雜,車間技術人員也進行了工裝制作、設備改造等改進,但治標不治本,成了生產過程的“老大難”環節。在型材激光氣割機投入生產后,這些問題迎刃而解,其可對各類槽鋼、鋼管、角鋼等型材進行切斷、割孔、倒角、相貫線切割作業,將以往的三道工序合而為一,可減少作業人員2—3人。今年上半年,該車間利用該設備加工各類型材近4000件,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成了車間的“香餑餑”。
近年來,像激光技術、可編程控制技術、機器人輔助加工技術等新技術在中心得到了廣泛應用,許多傳統加工工藝得到了升級換代,中心也緊緊跟隨行業新技術發展的浪潮,牢牢抓住時代賦予的機遇,將新技術應用作為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新材料為礦井安全生產保駕護航。今年以來,中心的環氧無溶劑涂層復合鋼管“頻頻出圈”,以其優質、安全、耐用的特點,為礦井安全生產提供了堅強保障。該涂層復合鋼管獲得了國家礦用產品安全標志中心認證,其采用環氧無溶劑防腐涂料,具有防靜電、抗阻燃和高耐腐蝕性等特點,是專門針對彬長礦區復雜地質條件研制的新型防腐材料。該鋼管由管道防腐噴涂生產線生產,可實現管道內外壁自動噴砂、自動噴漆、自動烘干等工序一次流轉完成,今年上半年累計生產各類涂層復合鋼管3614根,圓滿完成了各礦井鋼管生產保供任務。
踏浪前行風正勁,奮楫揚帆正當時。生產服務中心將持續在煤礦加工制造領域深耕細作,以科技“智慧”為新質生產力賦能,用優質可靠的產品和及時精準的服務,為彬長各礦井安全生產保駕護航。(王瑞鵬)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