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做“四個示范” 譜寫發展新篇——貫徹落實張文琪董事長調研講話精神專欄
今年以來,胡家河礦牢固樹立“一切成本皆可控”的理念,深挖降本增效潛能,從源頭把控、修舊利廢、科技創新等方面精準“把脈問診”,開出“增效良方”,推動礦井高質量發展。

源頭把控,牽住頂層設計“牛鼻子”
該礦持續優化礦井采掘接續規劃和工作面設計,開展“一優三減”和“三優兩提高”專項行動,推廣超長工作面、災害治理巷、集中泄水巷設計,形成401、402、403(405)盤區接續布局,構建“134”生產格局,確保采掘接續有序。根據煤層賦存層位和地質鉆孔情況,優化403盤區集中泄水巷長度,累計減少進風巷和回風巷各70米,節省材料費用108.78萬元。全面推進TBM硬巖掘進機、全斷面掘錨一體機、EBH300M-2H型巖巷掘進機和“綜掘機+鉆錨平臺”快掘系統應用,推動掘進工程質量和勞動工效雙提升,確保新掘巷道“一次設計、一次支護、一次成巷、永不返修”。
此外,該礦牢固樹立“煤質是效益、提質在源頭”的理念,根據煤層賦存和原煤煤質變化,強化煤質過程雙管控,持續優化“大、中、小、微”四級放煤工藝,最大程度減少自然條件對煤質的影響,努力實現效益最大化。

修舊利廢,念好成本管理“節支經”
“修舊利廢”是減少成本支出、提高設備管理水平、提升經濟效益的重要舉措。該礦深挖回收復用、修舊利廢潛力,堅持“廢變寶”“長變短”“彎變直”“壞變好”“舊變新”的原則,對廢舊物資進行回收、加工、再利用,讓廢舊材料、設備配件“重新上崗”實現物盡其能、材盡所用、變廢為寶。加強節支降耗獎懲,通過完善設備備件管理體系,嚴把材料審批、領用、消耗關,加大修舊利廢、回收復用獎懲力度,開展閑置資產清查處置專項行動,礦井資源配置更加合理。上半年,修舊利廢、回收復用物資共計節約費用710.28萬元;十項可控費用同比降低48.48%,較上年同期下降5%,“雙十”行動累計創效4100余萬元。
此外,該礦積極發揮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作用,重點分析配件、設備使用周期,常態化開展設備預防性檢修,提高設備檢修質量,促進生產效率提升。

科技創新,點燃降本增效“新引擎”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是實現降本增效的有力支撐。該礦堅持科技興企、科技興安戰略,積極探索節支降耗“新舉措”,在安全生產穩定運行的基礎上,動員各單位從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方面著手,以“三小一練”為載體,大力開展“五小創新”“小改小革”活動,組織技術人員對現有的設備進行技術改造,深度挖掘降本增效紅利。
面對制約礦井高質量發展的技術難題與“瓶頸”,該礦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以提質增效為目標,圍繞安全生產、節能減排、環保治理、系統升級改造、信息化建設等項目,扎實開展科技攻關“揭榜掛帥”,全力推進“卡脖子”項目攻關,實現多元耦合災害協同治理理論基礎與技術支撐。今年來,《復雜地質條件下巷道圍巖主動控制技術研究》《胡家河礦井上下協同防沖評價方法與卸壓瓦斯防治關鍵技術研究》《深部沖擊地壓巷道支護系統損傷機理與控制成套技術體系》等項目取得創新成果,申請實用新型專利10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3項,收集發表學術論文16篇,其中核心論文2篇。
降本永遠在路上,增效沒有休止符。該礦將牢固樹立“大成本”思維,堅持目標導向,抓源頭、出實招、見實效,全面提升經營質效,全力助推礦井奮戰三季度、奪取全年勝。(田磊)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