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做“四個示范” 譜寫發展新篇——貫徹落實張文琪董事長調研講話精神專欄
近年來,胡家河礦搶抓機遇,聚焦數字能源轉型升級,通過建設智慧礦山,實現礦山作業智能化、自動化和數字化,走出了一條更智能、更安全、更高效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數字”聚能 構建礦井智慧大腦
走進該礦調度指揮中心,三維動畫模擬的401110智能化綜放工作面作業場景出現在LED大屏幕上,隨著采煤作業指令的下達,采煤機自動行走割煤、液壓支架跟機移架支護、皮帶運輸原煤升井……該礦通過數字孿生技術的應用,對各系統要素、數據進行模擬和仿真,在虛擬空間完成映射,從而反映煤炭開采的全過程。
該礦遵循“系統智能化、智能系統化”總體思路,依托集安全生產、通訊聯絡、監測監控、預測預報、大數據分析、三維透明化礦山等系統為一體的“一張圖”綜合管理平臺,形成“可視、可控、可算”的煤礦智慧大腦,實現重大危險的智能預警、安全管理的動態診斷、生產過程的協同控制、經營決策的智能分析及安全生產精準研判。量身定做TBM巖巷掘進機、全斷面掘錨一體機、EBH300M-2H型巖巷掘進機和“綜掘機+鉆錨平臺”快掘系統應用,提高支護強度、掘進效率和安全保障。建成以太網+4G、5G+WIFI全覆蓋的立體化通訊網絡,實現生產、通訊、監控數據的高速、可靠、多元化傳輸,疏通礦井傳輸脈絡。

“科技”賦能 智能化升級再提速
該礦大力實施數字技術與智能化建設深度融合,全面推進數據互聯、信息互通、實時共享、智能判斷、預警預測,實現數智賦能、用數提效、以智增安,推動“數智胡家河”建設向全域拓展。扎實開展科技攻關“揭榜掛帥”,與中煤科工院士團隊合作開展“深部沖擊地壓巷道支護系統損傷機理與控制成套技術體系”研究項目,實施完成爆破卸壓對圍巖結構、支護系統穩定性試驗、煤巖穿層段“錨-架-充”巷道加固試驗和A4背斜褶曲段實施“卸壓-薄噴-錨注”試驗研究,進一步摸清深部沖擊地壓巷道支護系統損傷機理,完善礦井防沖支護體系,形成科學、合理、有效的巷道圍巖控制技術體系,確保礦井安全生產。
在“智能礦井、智慧礦區”建設過程中,該礦遵循“適用、實用、應用”原則,加快推進智能裝備、智能安全技術迭代升級,持續推進數字化場景應用,利用AI、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云計算等先進技術,融合集成產、供、銷、人、財、物等礦井全價值鏈信息數據,促使分布調度、區域協同,達到各項業務單元系統智能、云端集成,做到智慧決策與智慧管理,實現礦井生產智能化、運營精細化、管理標準化、決策科學化。

“數智”蓄勢 助力綠色低碳發展
該礦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在智能化建設中全面落實“雙碳”戰略,通過黑色資源綠色開采,實現高碳產業低碳發展,真正走出了一條低碳環保、集約高效的綠色發展之路。編制了《矸石山生態恢復治理土地復墾項目方案》,由內向外、自下而上規范排矸,采取覆蓋黃土、削坡升級、邊坡防護、導雨排水、全面綠化等方式,建立蓄水池、噴淋系統,分層分臺修建了攔矸壩、豎向水溝,實現矸石山由“黑”變“綠”。優化革新設備工藝,依托TDS矸石智能干選系統X射線,對精煤、黑矸與矸石進行數字化識別分選,矸石含煤率由3.6%降低至1.35%,有效提高了資源回收率,降低了礦井生產對環境的影響。大力開展治理廢水攻堅戰,從管理、技術等方面深挖內潛,采用“預沉調節+超磁分離(迷宮斜板)+混凝吸附+高效斜板澄清+氯化除氨+V型砂濾”礦井水處理工藝,大幅降低懸浮物,水質穩定達到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
乘“數”而上,向“智”而行。該礦將全力做好數智化建設“后半篇文章”,加大科技成果實踐應用力度,全面提升數字化、智能化煤礦建設的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奮力譜寫礦井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田磊)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