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做“四個示范” 譜寫發(fā)展新篇——貫徹落實張文琪董事長調研講話精神專欄
今年以來,孟村礦錨定高質量發(fā)展目標,堅持高質量發(fā)展不能依賴慣性走“熟路”,不斷優(yōu)化管理機制、提升管理效率,以徹底解決基層管理過程中因“管理浪費”導致“工作過卷”的現象。
近期,面對管理流程冗雜、管理內容虛化、無效管理的現象,孟村礦開展了管理優(yōu)化專題調查研究活動,廣泛聽取區(qū)隊隊長、書記、副隊長、技術員、班組長等管理人員的意見與建議。
深入一線找問題
不實地了解就沒有發(fā)言權,不深入研究就沒有決策權。調查研究是我們黨長期實踐形成的科學工作方法,更是礦井應對復雜安全形勢、破解高產高效、災害治理等制約發(fā)展難題的重要抓手。

該礦要求各業(yè)務部門安排一名副職及以上人員進行調研工作,主動走出辦公室對接相關區(qū)隊,采取“一對一”“一對多”的座談方式,與干部職工同坐“一條凳”,聊減負舉措、話發(fā)展大計,以高質量現場調研推動礦井高質量發(fā)展。
“建議取消走動式管理卡。管理人員每次入井需查5條隱患,還要填寫走動卡、錄入雙防系統(tǒng),流程繁瑣,重復隱患多,所有隱患既然已經錄入雙防系統(tǒng),走動卡便沒有意義。”
“建議加強部門的施工任務書管理。部分業(yè)務管理部門安排工作只進行口頭傳達,不下達具體施工方案,造成區(qū)隊標準和部門要求有差距,甚至造成返工誤工,嚴重影響生產效率和工作質量。”
此次調研內容全面而深入,不僅聚焦本部門業(yè)務范疇內的管理問題,更鼓勵區(qū)隊提出跨部門的管理優(yōu)化建議,力求精準把脈基層管理的痛點與難點。
同時,為確保調研成果得到有效落實,該礦安排專人負責匯總調研問題,形成調研報告及問題清單向相關領導匯報,由相關領導逐項敲定并安排落實,并要求各部門積極響應,將調研成果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的具體措施,并對已形成的舉措狠抓落實落地、跟蹤完善、動態(tài)優(yōu)化。
找準癥結解難題
衡量實地調研搞得好不好,關鍵看是否獲得真知灼見,是否真正解決了問題,以“一件一件抓落實,一項一項見成效”的韌勁解決好干部職工最關心的問題,在團結協(xié)作中把事業(yè)推向前進。
“學習在于記憶和理解,理論學習、制度學習抄筆記無可厚非,對學習內容的摘抄過程,本身就是學習的一種方式,但是現在的大部分筆記,成了完成任務、應付檢查的一件事,變成了形式主義。”調研時該礦一名職工說道。

“如果學習僅僅停留在讀文件、看視頻、抄筆記的層面,那就絕不可能做到入腦入心,筆記抄得再多,也只是徒耗時間和精力。所以,我們要在學習意識的強化、學習組織方式上,下足功夫、積極創(chuàng)新。”9月1日,在該礦調度會議上這一建議得到落實。
一錘接著一錘敲、一件接著一件干,該礦通過聽取區(qū)隊管理人員的意見建議,摸清一線隊伍真實情況,及時為區(qū)隊排憂解難,同時對于不能立即解決的問題,給予區(qū)隊及時答復、明確答復,絕不含含糊糊、藏著掖著,并在解決問題中不斷研究改進業(yè)務工作的方法,為今后工作理清思路、補齊短板。
在此基礎上,該礦實行“誰調研、誰負責推進落實”機制,推動調研問題與解決問題同步進行。在調研結束后,召開專題會,讓各部門充分討論意見建議,科學制定破解之策,并制定整改清單,明確責任人、完成時限、措施方法。
截至目前,該礦共在16個區(qū)隊開展調研20余次,收集建議53條,提出對策措施53條,切實做到了聽真話、察實情,使調查研究的過程成為轉變作風、強化溝通交流、增進干部職工感情的過程,真正把調查研究成果轉化為解決問題、改進工作、推動發(fā)展的實際舉措。(周晴亮 郝杰)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