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在陜煤集團彬長礦業公司大佛寺礦,每位工人家屬都有一個安全賬戶。
每月,考核無違章工人的家屬都會收到200元的專屬獎勵金。這筆直接發放給工人家屬的獎勵金,正是該礦與職工家庭共同設置的安全密碼。
一條短信 承載兩地牽掛
“這個月又達標了!井下作業可得把安全帽戴好。”又到月末,剛收到安全賬戶到賬短信的李敏,迫不及待地撥通丈夫王剛的電話。
王剛是大佛寺礦綜采隊職工。此刻,他正坐在智能衣柜前擦拭安全帽,水珠順著帽繩滑落,映出他憨厚的笑容:“放心吧,每一班都嚴格按照規程操作,連工具擺放位置都沒變過。”
張亞龍是大佛寺礦采煤機司機。在他的老家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城關鎮東庵村,75歲的老父親每月最后一天都會坐在炕頭,等待手機那一聲“叮”響。當200元獎勵金到賬的提示音響起,老人總會對著全家福念叨:“咱娃這個月又沒違章,等下個月去礦上看看他。”
如今,礦上發來的每一條安全提示、學習通知和到賬短信,都被張亞龍父親分門別類,存進“龍娃安全檔案”。
三級聯動 織就安全網絡
“這200元不是簡單的獎勵,而是家庭親情、經濟杠桿和制度約束的三重保障。”大佛寺礦黨委書記張蒲國介紹,該礦創新構建“家庭+職工+企業”三級聯動機制,通過“親安卡”將安全管理延伸至家庭末梢,用親情力量推進安全生產。
走進大佛寺礦文化長廊,筆者見到,“安全親情墻”上掛著各式各樣的職工家庭合照,有新婚夫婦的甜蜜喜悅,有新手父母的手足無措,還有四世同堂的溫馨瞬間。照片下是安全親情提示。這讓安全從冰冷的制度條文轉化為具象的情感寄托。
“假如某個月家屬沒有收到短信,他們就會想,是不是哪次操作又違章了?家屬就會第一時間打電話詢問原因,再反復叮囑按照規程操作,注意安全。”該礦安全監督管理部經理楊洲毅介紹。
家屬交流群里每日火爆的“安全早餐打卡”,升井后必打的“平安視頻”……安全意識從井下延伸到日常生活。
數據顯示,2024年,該礦累計發放安全獎勵金296.58萬元,重復性隱患發生率同比下降32.6%,職工不安全行為頻次減少19.5%,創建安全示范崗73個。
“每次從視頻中看到父母盯著手機短信的樣子,我都會告訴自己,必須把安全規程刻進骨子里。”張亞龍在月度分享會上說。(記者 徐濤 通訊員 王英楠 田文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