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信息
今年以來,胡家河礦以創建國家一級標準化礦井為目標,強力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由“靜態達標”向“動態達標”轉變,由“精品頭面”向“全面精品”轉變,全面推動全域標準化提檔升級,將安全基礎打得更深、夯得更牢。

強化制度保障,標準化提升有“力度”
為不斷提升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方法和水平,該礦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標準化專項整治的實施方案》《關于開展精品工程創建活動的實施方案》等相關制度,統籌規劃、專班推進、嚴格考核,圍繞4個大項18個小項逐一制定實施方案、整改內容、明確整改效果,制定詳細的獎懲辦法。同時實施“巷長”責任制,由礦領導班子分區包掛,明確責任部門、區隊及具體責任人,讓人人肩上有擔子,個個身上有責任,形成了“上下聯動,人人達標”的濃厚創建氛圍。此外,按照地面、井下雙創建的達標模式,地面以土建工程、“兩堂一舍”、辦公區、活動中心等區域的量化提升為突出點,井下以“采掘區域頭面、輔助系統沿線”創建為原則,以“3455”巷道定置化管理為抓手,推進標準化創建再發力、再提升。

強化學習培訓,標準化提升有“深度”
為進一步規范職工現場作業行為,促使“標準”深植于心,該礦下發了《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體系、基本要求及評分辦法》,充分利用周三學習時間,組織全員分專業、分批次、分級培訓,并常態化開展“干部上講臺、培訓到現場”活動,以“大興學習之風”促素質能力提升,將“標準”融入職工思想意識、行為規范和工作流程之中,讓“時時標準化、處處標準化、上標準崗、干標準活”在全礦蔚然成風,打通安全生產標準化落地“最后一公里”。持續深化安全生產標準化內涵,圍繞工程質量和崗位作業雙達標,實行人、機、環、管4個要素全時段、全方位、全過程統一,推動安全生產標準化由靜態向動態轉變、由單一向多維轉變。

強化精品工程,標準化提升有“亮度”
該礦以“精品工程”創建為切入點,實施“一頭一面一系統一硐室”精品創建工程,把標準化創建理念貫穿于安全生產管理全過程,著力打造標準化作業現場,從各種管線、管路的鋪設到材料備件的定置化管理,從運輸系統到排水系統的優化,從工作面“三直兩平一凈兩暢通”到每一刀的煤動態達標等“亮點工程”“精品線路”“標準化示范區”,以點帶面,不斷提升標準化工作質效,確保重點推進項目精品化,做到高質量推進、高標準落實。6月份,該礦副井底精品工程,中央變電所、水泵房亮化工程及井下高速路精品線路已創建完成。
此外,為持續發揮示范帶動作用,該礦主要領導定期組織在井下現場召開“精品工程”推進會,旨在通過現場推進會的形式,樹立精品工程創建典范,使“人人抓工程質量,人人創精品工程”的觀念落地生根,全面掀起精品工程創建熱潮。
強化監督考核,標準化提升有“力度”
“402101回風巷2根錨桿扭矩力不符合要求、材料架上的錨桿數量與牌板數據不統一……”班后會上,綜掘一隊驗收員通報道。
為強化全域標準化監督考核力度,該礦結合實際制定了《質量驗收員管理考核辦法》,加強驗收員對施工范圍內的工程質量、管線吊掛、物料碼放、巷道衛生等方面的監督監管,將安全生產標準化日常管理以月度評分評優形式納入績效工資考核,通過經濟杠桿切實將壓力傳導至工作現場的“神經末梢”,進一步增強了質量驗收員的責任意識和履職能力。
“現在,每班結束后,當班職工都會自覺將設備、管路和標識牌進行擦洗,把工具和材料配件放回物料架,擺放整齊,標準化已潛移默化成為一種自覺行為。”該礦綜掘一隊班組長張江海說。(田磊)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