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信息
今年以來,孟村礦聚焦安全管理重點領域,創新搭建“123367”管理新體系,通過系統部署、精準施策、全員參與,全面筑牢安全生產防線,為礦井奮力打好安全“翻身仗”提供堅實保障。

圍繞“深化治本攻堅三年行動”一條主線。該礦緊盯重大災害治理質效、重大安全風險管控、人員安全意識提升、人員行為管控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結合礦井當前存在的系統性、根源性問題,嚴格按照“1+15+2”模式對表落實、壓茬推進、動態考核,切實做到科學、精準、有效防治,全面提升礦井安全保障能力。

緊盯“重大災害治理和高風險作業管控”兩個重點。該礦持續推進透明地質保障系統建設,扎實開展“三區”超前預抽,探索實施“以壓代爆”防沖卸壓技術研究與應用,嚴格落實采空區防滅火分級預警響應機制,靶向治理讓災害無處遁形;制定下發《工作面停產掛牌管理制度》和《高風險作業管理制度》,全面梳理停產掛牌情形37類、高風險作業情形73項,建立完善“分級許可+分級盯守+動態監控”管控機制,以最嚴舉措防范遏制各類安全事故。

夯實“區隊(班組)自主管理、員工素質能力提升和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創建”三個基礎。該礦大力推行“班組安全網絡建設”管理體系,堅持將安全管理延伸至每個單位、班組和個人,積極營造全員參與安全管理的生產氛圍;持續建強“三支隊伍”,實施崗位“131”安全技能培訓法,不斷固化區隊“七步”學習流程,著力提升崗位人員作業標準、風險辨識、應急處置和安全紅線意識;以素顏達標和動態達標為目標,組建10個精細化管理包保小組,將“美麗礦區”建設和全域標準化創建工作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逐步實現“八化”管理。

強化“多元災害耦合協同治理工程試驗、雙重預防機制和安全基礎管理”三項建設。該礦以“深部開采沖擊地壓和瓦斯復合災害綜合治理工程試驗”項目為依托,積極探索實踐“地面與井下,區域與局部”災害防控相結合的工程試驗,推動重大災害精準、協同防治;錨定“雙重預防示范礦井”建設目標,高質量開展安全風險周、月研判會,持續抓好“1+4+N”動態風險管控;逐級制定“動、靜態”安全生產責任清單,實施差異化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考核,持續夯實安全管理基礎。

嚴抓“制度規范、技術管理、科技創新、裝備升級、意識提升和專業協同”六個關鍵。該礦深化制度建設,修訂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履職能力考核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40項,真正讓安全管理有規可依;開展專業技術人員輪崗交流、末位淘汰考核,建立“能上能下、能出能進”機制,確保規程措施現場落實率達到100%;鼓勵“五小”崗位創新,實施科技攻關“揭榜掛帥”,充分發揮三大“競技臺”效能;引進雙向無軌膠輪車、制冷風機等設備,不斷優化職工作業環境;常態化開展事故案例分析、“家庭親情呼喚”等活動,讓“三違”人員和職工家屬“坐輪椅、拄拐杖、戴墨鏡”,促進安全意識入腦入心;建立“多元災害會診”機制,針對防沖卸壓誘發CO超限、應力集中等多災害耦合實行跨部門聯合攻關,打破技術壁壘,實現抱團創新。

確保“理念引領、標準提升、崗位履責、自主管理、應急處置、安全監管、考核激勵”七個到位。該礦圍繞“同心護孟”安全文化理念體系,將安全管理貫穿生產經營全過程,實現文化與安全融合促進;制定“八化”管理標準,嚴格掘進“四線”管理,打造全域精品工程;實施“四員兩長”分專業精細化履職考核,每月兌現獎勵25萬元以上;建立區隊激勵機制,對隱患整改率達到95%以上和“零三違”網絡小組予以獎勵,不斷激發班組內生動力;實行“無腳本”演練和桌面演練相結合的應急演練模式,錘煉應急救援“真功夫”;常態化開展“零點行動”突擊檢查,將安檢員計分標準與履職能力掛鉤考核;設立全員安全專項績效激勵、反“三違”專項績效激勵以及“四員兩長”專項績效激勵等,形成以安全目標為鮮明導向的考核激勵政策,全面推動礦井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翟武杰 孫超)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