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信息
今年以來,大佛寺礦立足實際,堅持“全面普查、周期實施、分區施策、常態補充”原則,創新構建獨具特色的“27344”隱蔽致災因素普查治理管理體系,推動災害超前精準治理,全面夯實礦井安全根基。

落實2類普查形式。該礦采取階段性普查和常態化普查2類普查形式,做到礦井隱蔽致災因素細查五年、精查一年。階段性普查每3年開展一次,重點查清礦井5年采掘規劃范圍內各項隱蔽致災因素。常態化普查重點對礦井當前至未來一年采掘區域隱蔽致災因素進行精細化普查,實行年度計劃、季度總結優化、月度動態排查,每年末制定下一年采掘區域普查工作計劃,每季度對普查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總結,對下一季度計劃進行優化調整,每月末對次月采掘區域隱蔽致災因素進行排查,下發動態排查清單,指導災害治理和安全生產。

采用7種普查手段。該礦結合實際,確立了“設定調查目標→資料調研→工程排查→綜合分析→綜合管控、分類防治”的普查治理技術路線,建立礦井、采區、采掘工作面三級控制網格,采用調查訪問、物探、鉆探、化探、監測、實驗測定及綜合分析7種普查手段,通過點線面相結合,集中查明礦井采掘區域所有隱蔽致災因素和主要致災因素,并分類梳理、超前治理,為安全生產提供堅實保障。
應用3項成果。該礦嚴抓普查成果應用,結合隱蔽致災因素普查情況,科學編制普查報告,建立普查成果臺賬,繪制礦井隱蔽致災因素綜合成果圖,為礦井生產設計、安全管理和災害治理提供重要依據。
落實4類治理體系。該礦堅持“災害治理能力大于生產能力”理念和“綜合管控 分類防治”原則,超前研判災害風險,統籌推進各項治理工作,確保災害可防可控。聚焦瓦斯“零超限”目標,堅持“井上下抽采相協同、三區遞進相協調、預抽與采動卸壓相耦合”的“三區聯動”瓦斯抽采技術路線,構建“11258”瓦斯綜合治理體系,推動礦井瓦斯高效精準治理;堅持“水情不明就是隱患、水害影響就是事故”的理念,以“井上下結合治理”“局部+區域治理”為防治水總體思路,構建了“12345”防治水管理體系,夯實水害防治基礎;堅持以采后管理與系統性防滅火為重點,建立了自然發火監測預警六級分級防控技術體系,采用“動態推進、封堵控氧、注惰降氧、灌漿抑溫”的主動分級防控方法及綜合防滅火措施,實現零發火目標;堅持“區域先行、局部跟進、分區管理、分類防治”的原則,構建“13444”沖擊地壓防治管理體系,實現沖擊地壓綜合、分級、分區、實時監測預警,杜絕微震事件發生。

夯實4項保障。該礦堅持從制度、資金、技術、考核等四個方面發力,全面夯實基礎保障,推動礦井隱蔽致災因素普查工作有序高效開展。夯實制度保障,成立了以黨委副書記、董事長、總經理王福軍為組長,各部門參與的普查治理領導小組,設立了專項活動辦公室和工作專班,制定、下發了相應的制度工作方案,確保隱蔽致災因素普查工作高效推進;夯實資金保障,將隱蔽致災因素普查治理工程資金列入礦井安全生產費用,全力保障隱蔽致災因素普查治理工程順利開展;夯實技術保障,建立了以總工程師為負責人的技術管理體系,積極采用孔中雷達物探、隨采多源監測預警、地質保障系統以及“一通三防”智能化系統等先進技術手段,實現對礦井各類災害的精細探查和預測預報;夯實考核保障,堅持將隱蔽致災因素普查治理工程開展情況納入礦井月度考核,每月對未完成計劃的單位負責人進行通報、處罰,每季度對工程開展情況進行總結分析,不斷改進普查治理效果,確保各項工程高效推進、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消除隱蔽致災因素,打造本質安全礦井。該礦將堅持以“27344”隱蔽致災因素普查治理管理體系為遵循,優化體系框架,細化工作標準,嚴抓工作落實,全面推動礦井災害治理工作再上新臺階。(李登科)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