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信息
今年以來,胡家河礦創新安全管理模式,深度激活每位職工的“安全哨兵”潛能,引導廣大職工自覺恪守安全規章,主動參與安全管理,全力構建“全員參與、共建共享”的本質安全新格局,確保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

嚴規守矩強根基 安全操作有“標尺”
該礦緊扣“三基”建設,以系統化管理思路構建起涵蓋制度、技術、培訓的全方位崗位安全防護網,推動安全生產從“嚴格監管”向“自主管控”轉型升級。創新推出“崗位安全風險明白卡”,針對不同崗位特點,清晰列出崗位風險、管控措施、職責清單及手指口述操作流程等內容,以簡明順口溜形式幫助職工快速掌握安全要點,讓安全規章“看得見、記得住、用得上”。狠抓安全生產過程管控,嚴格執行“班前、入井、開工、班中、班后、交接班”六大安全確認制度,嚴守“現場隱患不整改不施工、措施不落實不施工、標準化不執行不施工、作業環境不達標不施工”的鐵律,堅決做到不安全絕不生產。
與此同時,該礦扎實開展現場巡查+視頻監控、專項檢查+日常排查、安監盯守+舉報發現相結合的立體化監管模式,緊盯違章行為治理,構建起“超前防護”體系,實現作業過程透明化管控,確保現場始終安全規范作業。

全員創新獻良策 爭當安全“吹哨人”
該礦積極搭建全員創新體系,鼓勵職工立足崗位一線,聚焦安全難題開展技術革新和管理優化,讓創新成為驅動本質安全的強勁引擎。成立科技創新領導小組和專業技術評審委員會,以“月申報、月評審、月獎勵+量化考核”的機制激勵全員創新,重點攻關杜絕現場安全隱患、優化安全作業流程、提升設備安全性能的創新項目,為職工鋪設廣闊的創新賽道。
深入開展“導師帶徒”“五小創新”等活動,引導職工圍繞安全管理動腦筋、出實招。通過勞模宣講安全創新故事、舉辦安全知識競賽和技能比武等活動,營造“人人關注安全、人人參與創新”的濃厚氛圍。上半年,共征集合理化建議200余項,其中150余項被采納并轉化為具體的安全技改項目或管理措施,為礦井安全生產注入了強勁動力。

文化浸潤入人心 安全自覺成“風尚”
文化浸潤的力量,在于將“安全”從制度約束轉化為價值認同。該礦在筑牢安全制度硬約束的基礎上,注重安全文化的軟性滲透。在廠區道路旁、車間墻壁上、區隊學習室,“安全是回家最近的路”“一人安全系全家”等飽含溫情與警示的安全標語隨處可見,如無聲的提醒時刻叩擊著職工的心弦,將安全理念融入日常工作生活的點滴。積極開展“親情助安”協管活動,邀請職工家屬參與安全座談會、書寫安全家書、擔任“安全監督員”,用親情的紐帶和家庭的期盼感召職工遵章守紀,讓職工深刻體會到安全不僅關乎個人安危,更承載著家庭的幸福與期盼。
“抓安全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管理問題、文化問題,要不斷創新管理方式,讓每名職工都成為安全生產的參與者、受益者、守護者。”該礦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李科院說道。
安全是企業發展的永恒主題。該礦將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更實舉措,持續深化安全生產管理,推動礦井向“本質安全型、智能高效型”加速邁進,在高質量發展的征途上行穩致遠。(田磊)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