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信息
近日,胡家河礦自主研發的“可移動式工業視頻監控支架”在402104工作面正式投入使用,有效解決了傳統監控支架固定難、安裝久、風險高、運維繁瑣等問題,顯著提升了作業效率與安全水平,成為該礦推進減人增效和本質安全建設的生動案例。

工業視頻監控系統被稱為礦井安全生產的“千里眼”,但傳統固定式支架在進行安裝、調試、清潔或維修時,作業人員往往需要借助登高梯或腳手架,在井下狹窄、昏暗、濕滑的環境中反復攀爬,不僅效率低下,還面臨墜落、磕碰等安全風險。針對這一痛點,該礦迅速組織技術骨干成立攻關小組,深入分析作業場景,最終提出“讓支架‘低頭’,不讓人抬頭”的改造思路。攻關小組通過測量402104工作面兩順槽防沖把口處巷道斷面,確定了支架的合理高度與寬度,利用橫豎鋼管焊接加固原有支架,再通過抱箍將其靈活固定于防沖牌板架上。
新支架不僅實現了監控設備平穩移動和可靠固定,還顯著降低了安裝高度,避免了影響巷道行人和車輛通行的弊端。如今,運維人員站在地面即可輕松完成設備下放、拆除、移位、清潔等全部操作,徹底告別登高作業。
“現在維護監控,我一個人就能搞定,擦拭鏡頭、更換零件就像在桌上干活一樣簡單安全!”剛完成作業的職工小張說道。
據統計,此款可移動支架投用后,監控運維作業將完全杜絕登高操作,單次維護時間從原來的平均50分鐘縮短至20分鐘,運維人員由2人減少至1人,工效提升50%,全年可消除采掘面登高作業風險點20余處,減人增效與安全保障成效顯著。
這一小改小革的背后,是該礦始終堅持“安全優先”、著力打造“本質安全型礦井”的深刻體現。近年來,該礦積極倡導職工從“減少一次風險、節省一分鐘”的細節入手,鼓勵開展“小發明、小改造”,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與流程優化,不斷提升現場安全水平,夯實礦井安全基礎,為高質量發展構筑堅實防線。(王盼婷 孫艷濤)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