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建設
今年以來,孟村礦圍繞“精查一年、細查三年、計劃五年”工作主線,超前開展礦井隱蔽致災因素普查治理工作,將井田范圍內隱蔽致災因素超前控制在萌芽狀態,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隱患。

強基固本高位“領題”,夯實普查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年初,該礦以《隱蔽致災因素普查管理制度》為基點,采取物探、鉆探、化探相結合的方式,大力開展隱蔽致災因素普查,先后整理收集勘探報告6份、專項地質報告6份、測試鑒定報告7份,確定隱蔽致災因素10余種,進一步完成了《隱蔽致災因素普查報告》修編工作,并順利通過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陜西局和省應急管理廳審查。隨后,又相繼完成《隱蔽致災因素普查治理方案》《2024年隱蔽致災因素普查治理計劃》的編制,積極推動隱蔽致災因素普查治理走深走實。
多元協同體系“解題”,激發治理活力。該礦始終堅持“多元災害協同、區域治理優先、局部治理為輔”的原則,在現有災害防治措施的基礎上,以超前地質探查綜合預測評估為前提,狠抓防排水、通風、沖擊地壓等系統建設。通過施工地面水平壓裂井、定向爆破卸壓孔、盤區集中泄水巷、采前瓦斯抽采孔等綜合防治手段,結合水文、微震、地音、支架壓力、束管等多種智能監測系統,有效強化水害、地質構造、瓦斯、火災治理等隱蔽治災因素探查,全面提升礦井防災抗災能力,讓安全生產為企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探索攻堅關鍵“破題”,凝聚新質動力。該礦以地質透明化創樣板為載體,積極探索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裝備,不斷降低職工勞動強度,提高安全系數,減少人工成本。同時,在彬長礦區率先提出“三級網格”精細探查,采用由地質預測到采掘反饋、由靜態探測到動態探測的技術路線,充分搭載現有地測資料和信息化成果,建成集地質測量、生產技術資料、人機物環感知數據于一體的數據庫,為智能化開采提供高質量地質保障,切實做到回采就是采數據,掘進就是千里眼,治災就是治模型。

嚴守底線答案“結題”,筑牢安全實力。該礦總結形成了以“生命至上、以人為本”為核心的32字安全生產理念,通過把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與礦井隱蔽致災因素普查工作有機融合,做到隱蔽致災因素“追根溯源”,重大災害治理做實做細。同時狠抓“關鍵事”“關鍵人”“關鍵環節”,落實礦井“125678”沖擊地壓防治工作法、“13332”水害防治工作法、“1314”防滅火工作法,從源頭上防范化解重大事故災害風險,確保礦井隱蔽致災因素普查工作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開展。
下一步,該礦將全力構建“三化”普查方式,通過“四定”治理手段,為礦井長遠治災防災減災補齊短板、贏得主動,努力打造復雜地質條件下災害耦合治理透明化示范礦井。(尉博虎 張歡)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