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
“老王,回順鉆機開關掉電了,趕緊過來看一下!”井下聯絡電話那頭的聲音幾乎撕裂了巷道里的沉悶空氣。老王心一沉——卸壓孔施工點地質條件復雜,斷層交錯、褶曲縱橫,鉆機每多停一分鐘,巖層深處積聚的地壓就多一分釋放的危險。
但多年井下電工的本能,讓他的聲音穩得像巷道四壁的巖層:“知道了,幾號鉆機?我先說清楚:必須停電驗電、掛牌上鎖;必須專人看護;必須環境達標。規矩,一步都不能少!”
老王帶上徒弟小張,拎起沉甸甸的工具包沖向現場。巷道深處,生產班的工友們早已急得團團轉:“老王!能不能破個例?這地質情況你也知道,晚一分鐘就多一分風險!”老王充耳不聞。礦燈刺破黑暗,他仔細檢查開關柜周圍——頂板是否完好、有無淋水、空間是否足夠。小張緊跟其后,逐項執行停電、驗電等標準動作。“師傅,他們說得也有道理……”小張低聲說。老王手中的礦燈定格在開關柜的接地線上:“之前,我師傅也教過我同樣的話——井下的每一條規矩,都是用命換來的。搶時間,靠的是熟練,不是減步驟。”
直到親手掛好檢修牌,將冰冷的閉鎖掛鎖“咔嗒”扣緊,老王才俯身打開開關蓋板。“水?!”小張倒吸一口涼氣。蓋板內側凝結著顆顆水珠,絕緣腔內壁已浸透濕痕。這一幕讓所有人瞬間沉默——一旦帶電檢修,濕氣與高壓電相遇的后果,不堪設想。
剛才還催促的工友們臉色煞白,巷道里只剩下沉重的呼吸聲。老王已經埋頭處理起來。他仔細擦干每一處水跡,每一個觸點都被擦得锃亮。動作沉穩利落,就像他多年來重復過無數次的那樣。
鉆機重新啟動的轟鳴聲響起時,老王抬起右手,一道疤痕在礦燈光下格外清晰:“這疤,是‘再急也不能省流程’的印記;是‘再險也不能越紅線’的警告;是‘再熟也不能忘教訓’的提醒。”
轟鳴聲穿透了地底沉重的黑暗,老王站在微涼的巷道里,凝視著自己右手上的傷疤。這道刻進血肉的印記,無聲卻深刻,是他要用整個職業生涯去詮釋的答案——在百米井下,對生命的守護,就藏在每一個不容折扣的規程里。(胡家河礦 高富鵬)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