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生活
小區(qū)院子里的玉蘭花開了,春日不遲,如期而至,在明媚的陽光下,嬌妍美麗,款款大方。我不知道它是在哪一個瞬間怦然綻放的,我只知道,春風(fēng)、細(xì)雨、暖陽總有辦法,讓各色的花兒都來趕這集會,為這一年當(dāng)中最好的時節(jié)增添縷縷清香與綽約玲瓏意。
周末在公園散步,只見道旁的紅葉李開出滿樹的繁花,還有嬌艷的桃花、含羞的海棠花,以及更多的不知名的花兒,在柔和的微風(fēng)中笑迎春日暖陽,便覺風(fēng)中有暖意,心里有柔情。
沒有一個春天不開花。一次又一次,被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喚醒,感動于它年年如期歸來,散發(fā)著橫掃千軍的氣概,無所顧忌、所向披靡。
“春天沒有方向,春天只顧開花。”在詩人筆下,春天莽撞而熱烈,肆意生長的活力幾乎要漫溢出來。史鐵生將這種活力盛贊為“生的豪情”:“整個春天,直至夏天,都是生命力獨享風(fēng)流的季節(jié)。”
在這滿目新景、暖意融融的時節(jié),總有一種沖動,或許是窗外治愈的陽光,或許是擠進(jìn)窗來的春風(fēng),或許是動聽婉轉(zhuǎn)的鳥鳴,都在邀請我們出門,去過春天。偏愛春天好像出于本能,燦燦的春光一灑,便忍不住想要擁抱它。換上鮮艷的春裝,腳步變得輕快,心情倍加愉悅輕松,修剪掉身上那些在秋冬時節(jié)枯萎了的枝枝杈杈,便能找回重新開始的信念和勇氣。
在春天,我們告訴自己一切會慢慢變得更好,不管它是否真的可以回應(yīng)我們的熱烈期望,總之向好的種子已經(jīng)撒到心田,這便足夠了不是嗎?只等一縷惠風(fēng)、一場細(xì)雨、一個契機(jī),我們也同花草一起勃勃地生發(fā)。
春是開始,是生長,是希望,是閑情,是雅致,是掛懷,是釋然……去去來來,它每年幾乎都一個式樣,卻總能穩(wěn)穩(wěn)承納人們的萬千思慮與感懷。在這樣的時節(jié),哪怕你一言不發(fā),也會有清風(fēng)、細(xì)雨、暖陽、繁花代為表達(dá)。
春光太美,但也匆匆。柳樹在一天天的光影流轉(zhuǎn)中從綠意初萌到細(xì)葉如裁,昨日開得正盛的桃花今日卻花瓣凋零,人就不覺得惋惜憂愁起來。
詩人常愛在春歸時傷春惜春,感慨春短踟躕日匆忙。這樣的愁緒彌漫在晏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飄散在蘇軾的“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連朱自清先生也不免發(fā)出疑問:“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fēng)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fù)返呢?”
讀到這些句子時總是不免令人惆悵,尤其是在生活和工作節(jié)奏過快的當(dāng)下,日子好像開了倍速,但似乎又并未在我們心中留下太多的著墨點和痕跡。
如果你也在被這個問題困惑著,那不妨試著抓住這個春天。抓住難得的“浮生半日閑”,出門走走吧,去打開我們的感官,去記錄這滿園的春色,當(dāng)一回逍遙的“無事小神仙”。曬曬太陽,感受微風(fēng),去跑、去跳,去把所有開放的花仔細(xì)地聞一遍、看一遍,去把呼吸染綠,將肺腑浸潤……你會發(fā)現(xiàn),褶皺的軀殼會被花花草草舒展開來,被鋼鐵水泥束縛的心也會得到安撫,精力也隨之充沛起來。不出門的時候,也可以閉上眼靜悄悄地躺著,鳥鳴的合奏,花苞綻開的聲音,風(fēng)吹池水皺起的漣漪,泥土松動的芳香,都會合力將你吮吸進(jìn)春天的夢里。
趁取春光,莫負(fù)今朝。錯過了山桃還有玉蘭,沒趕上迎春還能等等杜鵑。生命有那么多的可能性,何況每一種都平等地構(gòu)成了春意爛漫。
春天不只是去而復(fù)返的季節(jié),還是美好的愿景與祝福,是詩意的方式和狀態(tài)。從“鶯初解語”到“花褪殘紅”,春光短暫卻熱烈,若有詩助力,則春意更濃,祝福更勝。把往日積攢的瑣碎和晦暗都清理掉,留出空間讓每個詩意的念頭得以駐扎心間。
眼下春風(fēng)作序,會有好事醞釀,愿我們披掛奮力生活的意志,去合理規(guī)劃我們的時間,去做點我們真正熱愛的事。
萬物萌新,一切剛剛開始,春天里藏著無限可能。春光正好,你也要更好,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一番春和景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