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生活
我不敢說對“家風”這個詞有多深刻的理解,但我對家風的領悟,隨著年齡的增長卻越來越明晰了。“好的家風像風一般輕盈、溫馨、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又像是一種無聲的教誨,使我銘記在心……”
工作后,經常有同事對我說:“你做什么事怎么那么‘較真’啊,不能粗放點嗎?”我說:“這是從小養成的習慣,今生可能改變不了了。”回味與同事的對話,我想,這種品格的養成得益于母親的言傳身教吧。
記憶中,母親對我們說的最多的話是:“滴水能把石穿透,萬事功到自然成。”曾經對前半句非常質疑,總是想象不來,滴水能有多大的能量,怎么可能把堅硬的石頭穿透。一天實在忍不住,我問母親說:“如果水滴有那么大的能量,那么雨水從天上落下來,砸到人身上,豈不是把人砸成‘馬蜂窩’了。”母親笑著說:“能問這個問題,說明你認真思考了,你想一下,你會讓雨水持續砸在身上嗎?”隨后,母親讓我算一道題,題目是“如果一件事的成功率為1%,那么反復嘗試100次,至少成功一次的概率是多少?”按照母親給出的演算思路,我算出了成功率是63%。看著我驚訝的目光,母親說:“一件事倘若反復嘗試,它的成功率就會由1%上升至63%,這就是堅持不懈的效果,不論在學習還是工作中都適用。”母親的話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再難的事,只要樹立信心、認真專注,就一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實,母親不僅教給我們怎樣做人,更是用行動為我們樹立了標桿。擁有高等學歷的母親,年輕時為了照顧子女,放棄了教師職業,跟隨父親來到礦區,干著繁重的體力活,和父親共同承擔養家糊口的重擔。母親的工作雖然辛苦,但她每天下班后總是將家里收拾得干干凈凈、井井有條。母親對我們的教育非常嚴厲,對所犯的錯誤絕不姑息,總是及時指出、從不遷就。一次,我跟弟弟在外堆雪人,鄰居家的孩子看弟弟年幼,就拿雪往弟弟脖子上抹,我一生氣,就跟弟弟一同在他棉衣里塞滿了雪球,雪融化后將他的棉衣浸濕了,鄰居生氣找到了家里。母親知道原委后,拿出給我買的過年新衣服給鄰居的孩子換上,讓我賠禮道歉,并讓我用火爐將浸濕的棉衣烘干。那天我用了近三個小時才將棉衣烘干后送到鄰居家,母親說:“做錯事就得承擔后果。”
母親70歲時還持續關心時事新聞,可以說,新聞聯播里每天播放的消息,她都能講述出來。每次去看母親,老人家身邊總是坐著許多人,聽她用通俗易懂的話語,繪聲繪色地講述著新聞。母親用這種方法,化解了一些老人的寂寞和孤獨。她不經意的舉動,得到社區工作人員的高度稱贊,這種關愛他人、快樂自己的行為也深深地感染著我。
如今,母親已離我而去,但她用言傳身教讓子女知道,其實,一個人平凡不要緊,只要有夢想、有追求,并為之努力拼搏,就能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隨著企業的發展,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新知識、新問題,讓我十分迷茫,每次想打退堂鼓時,總能想起母親的話,它激勵著我,立足崗位,以“滴水穿石”精神,腳踏實地、專注學習,不斷提高業務能力,知錯就改,助人為樂,讓人生更有價值。(小莊礦 關國鳳)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