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生活
公司二樓大廳與以往不同了。
這個每天上下班都要經過的地方,因公司舉辦“禮贊新時代 奮進新征程——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職工書畫攝影作品展”,如今懸掛著許多職工書法作品。

腳步不由自主地放緩,目光緊緊地被這些作品吸引。平日匆匆而過的地方,如今竟彌漫著濃郁的文化氣息。
這些作品,有“顏體”楷書的端莊大氣,有“二王”行書的靈動飛揚,還有“張旭”草書的豪放不羈,它們不僅僅是紙上的墨跡,更是作者情感的流淌、靈魂的訴說;一幅幅精美的繪畫作品,有描繪祖國壯麗山河的,有刻畫牡丹盛開容顏的,還有反映礦工們辛勤勞作場景的,這些作品色彩斑斕,栩栩如生。

而位于大廳中間的攝影作品,更是作者用鏡頭記錄的公司改革發展的一個個難忘瞬間,有礦區文化活動中心建成的“揭牌”,有公司成立二十周年合唱比賽的“彬長力量”,還有“烏金飛渡”“拔地而起”“天眼巡線”等優秀作品,這些攝影作品,則如同一扇扇時光之窗,定格了礦工們燦爛的笑容,記錄了礦區的四季變遷,更定格了彬長礦區發展中一個個珍貴的瞬間。
“文以載道,藝以修身”。站在這展覽大廳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個藝術的海洋。書畫攝影,這些原本看似遙遠的藝術形式,此刻卻如此親近地呈現在眼前。篆書的古樸莊重,隸書的端莊秀麗,楷書的規范嚴謹,行書的流暢自然,草書的奔放豪邁。
這些作品很多都來自一線職工,大佛寺礦的沈淵博、王向榮、史劍,胡家河礦的巨永前、趙鎖鎖,文家坡礦的余春光、吳光輝,孟村礦的杜孟孟、王永強、席虎子,小莊礦的杜利亭、高亭亭、李建榮,還有服務中心王龍龍、鐵運分公司王佳、救援中心鄧超、電力公司朱玉童、彬長發電王康等作者,真是高手云集啊。通過這些作品,感受到了我們的職工對書法藝術的熱愛與追求,他們不僅能操縱大型機械,把黑色的煤炭從地下采出來,更能筆墨丹青,用黑色的墨汁書寫著對生活的熱愛、對藝術的追求。
“非人磨墨墨磨人”。這次展覽,我們看到了彬長職工對藝術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熱愛,看到了煤炭人的另一面。他們或許并非專業的書法家,但他們用自己的筆觸,書寫著對生活的感悟、對新時代的禮贊。他們用自己的作品,為我們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他們讓我明白,藝術并非高不可攀,它可以存在于每一個人的心中。
在彬長,不僅有黑色的煤炭,還有絢麗多彩的文化。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