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生活
一天,接到一位同學的電話,雖然二十多年沒聯(lián)系了,但她獨特的嗓音我一下子就分辨出來了。說到彼此分別后的情況,她告訴我,她腳上的傷到現(xiàn)在也沒能根治,每逢天氣變冷,腳疼得不想走路,更別說到地里干活了。她說:“要是小時候能聽話點,注意安全就好了,因為一次疏忽,造成終身痛苦。”
提到她的腳傷,還得從小時候說起。記憶中的寒暑假是我們那個年代最快樂的時光,那時假期不用補課,工作繁忙的父母也無暇顧及我們,我們幾個年齡相仿的伙伴天天漫山遍野地玩耍,冬天“燒荒”(用火點燃山上野草)、夏天下水摸魚都是我們常干的事。到了飯點,總能聽到各家父母在山腳下呼喚各家孩子,聽到喊聲,我們泥猴似地飛奔下山各回各家。
一個暑假的中午,我們又相約到河邊乘涼。剛出門,母親追出門口叮囑道:“相互間照應點,注意安全!”同伴笑話我說:“咱都這么大了,能有什么危險呀。”當時我也覺得母親的嘮叨讓我丟臉,雖然嘴上應答著,人卻早已跑出十米開外。臨近河邊,我們嬉鬧著沖進河里,清澈見底的河水漫過小腿,沒幾步就渾身清涼了許多。這時,我那位同學說:“穿涼鞋太礙事了,咱們把鞋子脫掉吧!”我們都說,萬一踩在河床上的苔蘚滑倒磕到鵝卵石上就不好了。她卻執(zhí)意脫掉鞋子,說光腳踩在鵝卵石上才能玩得盡興。正當大家玩得不亦樂乎時,突然一聲尖叫,那名同學坐到了水里,周邊的河水瞬間變成了紅色。我們嚇得不知所措,急忙呼救,好在不遠處有村民在鋤地,聽到我們的叫聲跑過來,抱起受傷的同學跑向醫(yī)院。原來,河床上的碎玻璃扎進了她的腳心,多虧救助及時,不然后果不堪設想。這之后,就很少見到那位同學了。有次見到她踮著腳走路,心想過段時間也許就好了,沒想到多年過去了,還會留下這后遺癥。
到礦區(qū)工作后,天天聽到最多的話題就是安全了。有次跟一位熟人談到正確佩戴安全帽的重要性,他講了以前發(fā)生在老礦井的一個真實事件。一次他們班的工作任務是用鉆機打眼,一名職工戴安全帽不系帽帶,班長叮囑將帽帶系好,那名職工嘴上應著,卻遲遲不系,還小聲嘀咕著:“真麻煩,我戴安全帽從不系帽帶,幾年了也沒發(fā)生過一次事故。”可事故往往就是一瞬間的事,突然一根鉆桿斷裂飛出,打飛他的安全帽后,砸在頭上,雖然被身邊工友及時送到醫(yī)院,但因傷勢較重,導致半身癱瘓。熟人說,如果當時他系上帽帶,安全帽就不會飛落,他也不會癱瘓,可就是放松了安全這根弦,讓他的家庭失去了頂梁柱,也讓他的后半生在痛苦中煎熬。
“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到煤礦工作后,我時常將這句話送給身邊的工友,告訴他們,安全絲毫不能松懈,也無捷徑可走,只有將安全落到行動上,把小事當大事對待,克服麻痹思想、消除潛在的安全隱患,防微杜漸,才能保障平安。(關(guān)國鳳)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