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生活
近期,我觀看了國漫電影《浪浪山的小妖怪》,在歡笑之余,也對電影的內核有了新的思考。
印象最深的是片尾的彩蛋,最后一個彩蛋竟然是和劇情主線貌似毫不相關的雙狗洞二當家的(以下簡稱“二狗”),它屢次被扔下懸崖,居然大難不死,而且它還把自己的“不死”,歸功于當時喝了一口“癩蛤蟆的洗澡水”——唐僧肉湯,所以修得了不死之身。沒錯,它是少有的從始至終都堅信小妖怪們就是“真唐僧師徒”的人。
這處閑筆看似荒誕滑稽,連劇中的小童子都能看穿小妖怪們的拙劣演技,但是二狗卻從始至終都傻傻地相信他們是“真的唐僧師徒”,哪怕是被黃眉怪暴揍的時候也從沒懷疑過。還被小豬妖嘲笑:“你咋就這么倔呢。”但是,有沒有一種可能——它是大智若愚?

縱觀整部電影,其實一直有一條暗線,就是關于“什么是取經”“什么是取經人”“為什么他們能取經,我們就不行”的探討。《浪浪山小妖怪》整部電影,其實就是在講一部新時代的“取經故事”,小妖怪們其實從始至終并不是在模仿唐僧師徒,他們是假借唐僧師徒的名義做自己,小豬妖在回光返照的時候和黃眉怪有一段對話。黃眉怪說:“我不明白,你們費這么大的勁,到底想要什么。”小豬妖掙扎著坐起來說:“我想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你看,小妖怪們其實并不在意自己是真的取經人還是假的,它們只想按照自己心中的“取經人”的道義去做事。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中說:“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在佛教中,“相”指的是事物的外觀或表象,而“非相”則指的是事物的本質或真相。佛教認為,人們往往會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從而產生各種煩惱和痛苦。只有通過修行,達到“諸相非相”的境界,才能擺脫現(xiàn)象的束縛,達到解脫和智慧的境界。
你看,小妖怪們滑稽的假扮“唐僧師徒”的拙劣外表不就是“相”嗎,但是它們的內核:懲惡揚善、孝順父母、幫助村民、解救童子、暴打黃眉怪,所以,怎么不算是真正的“取經人”呢!
只有老和尚和二狗從始至終都相信小妖怪們是真的唐僧師徒,老和尚佛法精深年事已高,怎么會看不出小妖怪拙劣的演技?我認為他是看懂了小妖怪們取經的真心,是看穿了他們雖然其貌不揚,但保有真正的理想主義內核、雖九死而猶未悔的真心。
不是披著華麗袈裟的就是真和尚,其貌不揚也未必都是賊寇,普通人的夢想再渺小,只要懷揣一顆真心,就可以“斬妖除魔”,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征途的“取經人”,都在求取自己的“真經”。只要你眼里有光,只要你始終相信善良。
所以二狗其實真的受到了上天的庇護,因為它相信唐僧是真的,所以也是真的喝了“唐僧肉湯”。
上天會護佑心懷理想的人。
我想這就是《浪浪山小妖怪》給我們最大的彩蛋。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