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生活
曾經讀到過一句詩,“政緣在野有幽色,肯為無人減妙香?”一直對其表達的含義一知半解,直到看過路生梅同志的先進事跡后,腦海里一下就與這句詩對應上了。
路生梅同志的一生似乎都在踐行這樣一個信仰,“為最需要她的人無私奉獻”。她曾經發下宏愿,“為貧困地區人民服務50年”,而后她便用自己的大半生踐行了這個承諾,她以自己無私奉獻的人格底色和共產黨員純潔的理想信念,在佳縣這片土地上扎根,滋養了一座城市的醫療事業。
在她身上,真切地看到了不為無聞而可惜、只為奉獻而有為的現實映射。觀看她的人生事跡,榮譽大多是在她退休后才接踵而至的,在1968—1999年這31年間,她更多的是在默默無聞地接診服務著那些或是遠道而來、慕名而來的患者。即使沒有那么多榮譽加身,她依舊會堅守自己的理想信念,走向最需要她的人民群眾。她的光輝人格品質,不就像楊萬里筆下那朵開在深山幽谷的野菊,正因為無人打擾,而更開得怡然自得,不減一絲芬芳。
在觀看宣講事跡時,老太太說到這樣一件事,她為了給一個孕婦接診,一路上摔了四十多跤,換來的是病人感恩銘記的一雙千層鞋。眼淚不禁在眼睛里打轉,一個從首都來的小姑娘,在深山溝壑間,深一腳、淺一腳地奔向她的患者,小小的身影承載著醫者仁心的大愛。別人都是往大城市跑,她卻從大城市來扎根到佳縣這片艱苦的土地。她在宣講時說到,她扎根佳縣的三段心路歷程,被動來到、主動接受、不舍離開,這是一個人的人之常情,即使后來有多次更好的機遇和平臺,她還是堅定地選擇留在了這片最需要她的土地。
看完路生梅的先進事跡,又讓我重拾起現實里對人性光輝的相信:“原來真有這么好的人!”不汲汲營營于名利,不高高在上于崗位,用自己的光和熱純粹地去療愈別人。老太太將醫者仁心、大愛無疆照進現實,讓了解她的人知道,這世間不只蠅營狗茍,還有無私、純粹、樸素的光輝人性值得我們去敬仰、追隨。
誰把人民裝在心里,人民就把誰高高捧起,在佳縣這座小縣城里,路生梅的口碑已經家喻戶曉,從患者、同事、街坊四鄰以及接觸過她的人,無不折服于其樸素、純粹的人格魅力。誰終將聲震人間,必將長久自身緘默,愿我們以榜樣的力量喚起曾經的初心,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走出自己的出路。(大佛寺礦 楊陽)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