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生活
國慶的凌晨,城市還裹著國慶假期的靜謐酣眠,電廠集控室的燈光已率先刺破晨霧,像點點星辰落在工業廠房深處。我提前半小時換上工裝,衣擺掠過工具柜時帶起輕微聲響,便快步走向巡檢路線——先核對了汽輪機潤滑油箱油位,又檢查了各閥門狀態,確認現場無異常后,才走進集控室交接。

指尖撫過交接班記錄本,“國慶值班”的字跡在燈光下格外清晰,一股沉甸甸的責任瞬間漫上心頭:這一天,街頭會飄著國旗,家里會圍坐歡慶,而我們的堅守,正是千萬家燈火長明的底氣。
走進集控室,節日的喧囂被這里高度緊繃的工作氛圍取代。巨大的DCS屏幕占據了整面墻,密密麻麻的參數如同機組的“心電圖”,循環流化床鍋爐的床溫、床壓,主蒸汽的溫度、壓力,還有實時跳動的負荷曲線……每一個數字的細微波動,都像牽動神經的弦。值班員的目光牢牢鎖在監控屏上,手指偶爾在操作臺上輕點,聲音平靜得聽不出絲毫躁動:“主汽壓力18MPa,床溫860℃,一切正常。”說著便拿起對講機,與現場巡檢確認設備狀況,“A汽動給水泵徑向軸承溫度53℃,振動值0.02mm,無異常”——兩句簡單的對話,是集控室與現場最默契的呼應。對我們而言,節日從不是松懈的理由,反而意味著更高的保電標準,要盯著每一次負荷波動,扛住每一分鐘的責任,拿出比平日更專注、更精細的態度。
集控室的“舞臺”不足百平方米,卻連著城市的千家萬戶。當外面的街道亮起彩燈,當居民樓里傳出歡笑,我們在這里緊盯屏幕、記錄數據,用無聲的堅守,詮釋著最樸素的職責——別人歡慶時,我們站好崗;萬家燈火時,我們守好“源”。
若說集控室是“指揮中樞”,那生產現場便是“前沿陣地”。離開屏幕前的堅守,巡檢人員頭戴安全帽,肩挎巡檢包,在機器轟鳴中穿行:巨大的鍋爐旁,我們用手電筒照亮每一道法蘭接口,排查是否有滲漏;轟鳴的汽輪機前,我們將聽針貼在軸承端蓋,細辨設備的“心跳”是否平穩;錯綜復雜的管道間,我們舉著測溫儀、測振儀,逐點記錄關鍵部件的溫度與振動值。
交接班的時間臨近,值長在運行日志上鄭重寫下最后一組數據:“機組負荷穩定,各系統運行正常,無異常報警”。這個國慶,我們雖無假日閑暇,也無煙花絢爛,卻用每一次精準的操控、每一遍細致的巡檢,守護著電網的平穩運行,點亮了千家萬戶的璀璨燈火。這燈火,是我們最閃亮的節日勛章;這份堅守,正是電廠運行人對祖國、對人民最真摯的承諾。(紀宵宇)
編輯:彎桂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