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生活
辦公樓下的柿樹,今年結得尤其繁盛。我仰起頭,目光便被那滿樹的橙紅牢牢“擒住”了,果實密密匝匝地簇擁著,壓彎了勁挺的枝干,像無數盞圓滾的小燈籠,在秋日明凈的陽光里,散發著溫暖而沉靜的光暈,深綠的葉片已染上些許疲憊的秋黃,愈發襯得那柿子紅得熱烈、紅得純粹。
曾幾何時,我也是這樣一個在樹下仰頭張望的孩子。只不過,那時的天空,似乎就框在老家院子的四方圍墻里,而祖父種下的那棵柿樹,便承載了我的童年回憶。
記憶里的秋天,總是帶著新翻的泥土味和陽光曬過的干草香,我和姐姐在樹下嬉鬧,心思卻總被頭頂的甜蜜誘惑著,最煎熬的便是等待,等著它們由青轉黃,再由黃泛紅。待到柿子成熟時,祖父會用長長的竹竿巧妙地劈開一個卡口,為我們摘下那一串串期盼。我們屏息凝神,看著柿子穩穩落入祖父特制的網兜里,然后迸發出雀躍的歡呼。母親則將硬硬的柿子放入溫水中反復浸泡,她說這叫“漤”。那幾日,屋子里便彌漫著果實隱隱的清香,那便是“家”的味道。
時光的魔法,就在這不經意間完成了。仿佛昨日,我還是那個盼著柿子變軟的孩子,今日,我卻已成了被另一個小小人兒喚作“媽媽”的人。光陰流轉,我從樹下仰望的孩童,成了樹下被仰望的依靠。
我牽著三歲兒子從柿樹下經過,他停下腳步,用力抬起圓嘟嘟的臉蛋,伸出胖乎乎的手指,指向那一片絢爛的橙紅,稚嫩而驚喜地叫喊:“媽媽,看!燈燈!”那一刻,時光的長河好似驟然打了個溫柔的旋兒。我仿佛看到了二十多年前,那個同樣指著柿子樹、咿呀學語的自己,也仿佛看到了祖父和母親,他們當年看著我的眼神,想必也如同此刻我看著我的孩子——充滿了無盡的愛憐與希冀。
這些柿子,它們不語,卻見證了一切。它們見過我童年的無憂,也見過我青春的懵懂,如今,又靜靜地看著我身為人母的忙碌與幸福。它們是自然的饋贈,年復一年,如期而至,用最樸素的圓滿,提示著生命的循環與傳承。我所懷念的是那口沁人心脾的甘甜,更是那段被祖輩的愛密密包裹、所有等待都充滿確信的舊日時光。而我所擁有的,是牽著我的孩子,將這份關于甜蜜、關于等待、關于秋天的記憶,一點點植入他幼小心靈的責任與幸福。
秋風又起,柿影搖曳。我帶不走一顆果實,卻將這沉甸甸的秋意與流淌的時光一同納入懷中。生命的意義,或許就藏在這平凡的輪回里。我們終將長大,為人父母,然后從陪伴孩子成長的時光里,重新認識這世間最初的驚喜,也重新讀懂來時的路。這滿樹的柿子是果實,是回不去的童年,也是我正擁有的當下,更是我將要傳遞下去關于“家”的溫暖印記。(電力公司 鄭小楠)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