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動態
“他”“他的”“他們的”……看似很正常的一個詞、一句話,卻赤裸裸地暴露出了企業中部門與部門之間、團隊與團隊之間、人和人之間的一種行為風氣,俗稱“他文化”。“他文化”就是沒有主人翁意識、沒有責任感、沒有團隊協作精神的典型表現,充斥著不利于團結、不利于和諧、不利于營造歸屬感、幸福感的“負能量”,長此以往,將扭曲正向企業文化建設乃至企業的安全發展。
然而,“他文化”在我們當下隨處可見。甲隊看見乙隊的水泵不動作,置之不理,那是“他們的”;乙隊發現丙隊的管路沖開,視而不見,那是“他們的”;通風部發現設備隱患,事不關己,那是“機電部的”;安全部發覺工程質量問題,高高掛起,那是“生產部的”……
這讓我不禁想起“賣燒餅和賣被子的故事”——大意是說,古時候,在一個寒冷的冬天,一個賣燒餅的和一個賣被子的同住在一個破廟里避風霜。賣燒餅的很冷,賣被子的很餓,但他們都很自信,想看別人的笑話,就這樣,賣燒餅的一個一個吃燒餅,賣被子的一條一條蓋被子,誰也不愿意主動為對方“補臺”,到最后,賣燒餅的凍死了,賣被子的餓死了。誠然,企業橫向業務分工,各司其職,無可厚非。分工是明確責任、術業專攻;合作是取長補短,相互補臺。相互補臺才能好戲連臺,互相拆臺必然一起垮臺。
再者,大千世界本來就是一個混沌體,萬事萬物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安全生產也不例外,是一個復雜的動態系統——由于采掘活動引發的水、火、瓦斯、沖擊地壓等災害又反向制約著礦井的安全生產,且各種災害又非獨立存在,相互耦合疊加,任何一個小小的變化都可能會引起連鎖反應,釀成不可挽回的損失。一顆螺絲造成的失爆、一個開關造成的斷電、一根錨索造成的空頂、一組托輥造成的跑偏、一個保護造成的失靈……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一個失控的風險,是一次事故的根源,甚至是一個生命的殺手。就像蝴蝶效應里面談道:“一只南美洲的蝴蝶輕輕地扇動了一下翅膀,結果可能引發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我們誰又能保證,被這場龍卷風肆虐的沒有你,沒有我,沒有他?
獨木不成林,單弦難成曲。千人同心,則得千人之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我們都是行駛在大海上的一艘巨輪上的船員,每個人都是不可或缺的舵手和帆,這里沒有“他”“他們”,只有“我們”,我們只有團結協作,攜手并肩,風雨同舟,才能不懼狂風暴雨,任它驚濤駭浪。所以,我們要摒棄“他文化”,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彼此支撐,相互成就,定能打造更美好的明天。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