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動態
開年以來,面對煤炭市場震蕩波動走勢,孟村礦持續用好“四種經營理念”,多管齊下挖掘礦井潛力,統籌推進成本管控、收緊開支等重點任務,把“降”字堅持到底,把“增”字落到實處。
制度先行,算好開局“頭本賬”。
“我們要主動出擊,算好‘經濟賬’,聚焦重點、難點、堵點工作,深挖內潛,提質增效。”在經營指標分解會上,該礦董事長、總經理胡沛針對成本管控、節支降耗等方面存在的“病癥”,提出要多舉措“對癥下藥”。

過好“緊日子”,才能贏得“好日子”。該礦牢固樹立“大成本”意識,控制專項資金支出上限,結合實際情況,統籌安排專項資金,優先安排制約礦井安全生產的工程,其次考慮影響礦井后期接續的工作,并積極對接政府主管部門,拓展復墾基金列支范圍,減輕成本和專項資金壓力,提升復墾專戶資金的使用率。同時,加強選煤廠日常考核,通過優化選煤生產系統、設備革新、利用TDS智能矸石篩選系統,降低矸石帶煤率,提升精煤及塊煤產出率,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摸清“家底”,才能有的放矢。該礦嚴格落實物資盤點制度,實時掌握庫存情況,合理利用閑置存貨,針對材料成本居高不下的問題,通過加強采購計劃管理、壓降庫存提高材料周轉率、落實材料組物資采購的主體責任、工器具交舊領新和能修盡修、全員參與材料動態管理“隨手拍”等“一攬子”措施,嚴控材料支出。
同時,該礦以月初生產計劃為核心,進一步分解材料指標,將材料管理落實到班組,具體到個人,確保“人人頭上有指標,人人算好成本賬”,并持續加強物資材料審批管控工作,對區隊物資管理提前介入、全程跟蹤,堅持周期檢查與不定期抽查,督促整改落實,降低材料庫存、提高閑置物資使用率。
在費用支出可控、流程閉環管理的基礎上,該礦依托“內部市場化”管理體系,不斷細化經營工作考核,部門抓重點工作、關鍵指標,按月兌現獎罰,區隊考核定額費用,節超全額轉換工資,確保每一環節有預算、有結算、有考核。
創新創效,提升隊伍“戰斗力”。
該礦結合“四種經營理念”創新求變,不斷深挖內潛,樹立全方位成本管控理念,從部門到區隊全面征集降本增收創效項目,實施過程嚴格管理,實現“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
近日,該礦瀝青冷補料的應用為井下瀝青路維修帶來了全新變革,過去,面對較為嚴重的路面損壞,大規模重新鋪設是常規做法,不僅需要采購瀝青原材料、租賃大型施工設備,還需雇用專業施工人員,資金投入往往高達數十萬元,并且施工期間道路封閉,生產效率大幅下滑,由此產生的間接經濟損失更為巨大。
為解決這一問題,該礦創新性地引入了瀝青冷補料,成本大幅降低,材料采購費用僅需幾百元,加上少量人工成本,整體維修成本不超過千元,同時施工工藝極為簡便,無需依賴大型復雜施工設備,能在不影響正常生產的前提下,快速修復受損路面,確保物料運輸和人員通行順暢,為礦井生產提供了堅實保障。
《一種簡易的伸縮管鉗》《搭接點煤流緩沖板》《煤粉收集器》……該礦科創中心正對1月份職工“五小”成果進行審核。開年以來,該礦積極開展“五小”創新、修舊利廢活動,鼓勵各單位大搞自制自修,讓變廢為寶、降本增效的理念,深植于每名職工心中。

“鐺鐺、鐺鐺鐺……”該礦機修車間內,職工們個個忙得不可開交,大家正在對廢舊物資進行回收、加工和再利用,讓廢舊材料發揮最大用途。“我們通過采取修復、拆解、拼裝等工藝,對損壞設備進行維修,減少了新材料的投入,同時將無法再利用的錨桿、鋼管、金屬板材制作成行人過橋、護欄、材料架等,盡最大可能發揮它們的‘剩余價值’,這樣不僅能夠節約生產成本,也提高了大家的維修、改造技能。”該礦機修車間負責人杜明兵說道。(郝杰)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