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動態
今年以來,小莊礦深入落實和拓展“四種經營理念”,從思想意識到制度設計,從物資管理到全員創新,刀刃向內深挖潛,將精益管理理念滲透到各環節,著力構建全鏈條成本管控體系,為礦井經營管理注入強勁動能。

樹牢成本意識。該礦將思想引導作為破題關鍵,通過全面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貫活動,將降本增效理念深植于每名職工心中,進一步激發廣大職工責任意識、經營意識和成本意識,助力礦井降本增效。
通過在微信公眾號開設“降本增效”專欄,廣泛征集降本增效好經驗、好做法。在井上下宣傳陣地開展降本增效主題宣傳,營造全員過“緊日子”的濃厚氛圍。集中學習時間,各部門深入到包保區隊開展“開源節流、降本增效”專題形勢任務宣講,向職工講當前形勢,算成本賬、經濟賬、修舊利廢賬,引導職工樹牢“精打細算降成本,干毛巾也要擰出水”“省下的就是掙下的”理念,讓節約成為習慣,讓創效成為本能。
每月開展“降本增效成績單”征集,在月度經營分析會上進行點評,每季度全面考核推進,獎罰分明,讓“人人肩上有擔子,個個頭上有指標”成為全員自覺行為,努力從每個環節、每個崗位挖掘節支創效潛能,拓展降本增效的廣度和深度。

精益物資管理。按照2025年生產經營計劃,該礦對《物資管理制度》進行了修訂,通過開展制度宣貫、標準化庫房改造、樹立全員精益管理理念、物資計劃專項培訓,強化物資管理人員責任心和執行力,全面提升礦井物資管理水平。
按照“物資分類科學化、區域規劃標準化、設備管理精準化”工作思路,該礦自主設計物資二維碼管理流程,為每臺設備、各類物資生成專屬電子“身份證”,掃碼即可獲取設備參數、使用狀態、維護記錄、責任人等信息。此外,通過建立顏色區分、圖形標識、文字說明三級目視化管理體系,圍繞“數據多跑路、人員少跑腿”工作原則,每處物資存放點位均設置統一規格的“設備管理牌”,標注名稱、編號、入庫時間、技術狀態,實時更新變化情況,確保管理責任到人、使用規范可視,實現對物資科學分類管理。
該礦機電管理部創新設計“電纜筐”,將高壓電纜按類別、型號仔細盤入,取用單根電纜的時間從過去的近120分鐘縮短至10分鐘以內。自此,井上電纜帶筐裝車,井下電纜上車裝筐,升井電纜連筐卸車,地面電纜叉筐擺放,省略了裝卸盤電纜等多道工序,極大地提高了電纜存取效率。

以創新求突破。該礦將創新作為降本增效的重要突破口,在自主維修和回收復用上狠下功夫。
堅持“能自修、不外委”原則,擴大車間自主維修能力和范圍,嚴格外委維修審批、評估制度,最大化將外委維修利潤留在礦井,進一步壓實成本費用。該礦機修車間積極構建“微改造、微創新、微復用”工作機制,利用廢舊皮帶制作液壓支架背頂墊943個,節約材料費用35萬元;復用200余根不同規格管路,在節約材料成本的同時,減少外委費用10.9萬元;月均修復倒鏈15臺、風動機具12臺,節約配件采購費用約7萬元。
抓住設計源頭降成本。該礦根據不同巷道地質條件、原有支護情況及后續使用需求,量身定制個性化巷道復用方案。復用40208回風順槽,減少新巷道掘進長度達700米,直接節約掘進材料成本約840萬元。同時,復用巷道縮短了采區準備時長約5個月,提高了煤炭開采效率。此外,40208工作面回風順槽因復用巷道減少巖巷掘進337m,降低了約7500m3的矸石運輸和處理成本,減輕了對環境的影響,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雙贏。(陳杰)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