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動態
面對煤炭市場持續低迷的挑戰,胡家河礦主動破局,打出降本增效“組合拳”,建立成本節超考核與管理人員績效直接掛鉤的硬機制,倒逼17個基層區隊轉變“重生產輕效益”的傳統思維。

嚴格材料審批,實現預算管理。為強化材料成本管控、規范預算執行,該礦針對區隊材料領用中存在的“批量領取”“超量庫存”等問題,建立預算剛性約束機制,以內部市場化系統任務書核定的材料消耗定額作為審批基準值;重構四級聯審流程,實行“使用部門申報-材料組核量-市場辦審價-區隊終審”的閉環審批;實施動態監控,通過系統攔截無任務書領用申請、自動預警超預算領用等行為,通過流程再造與系統管控的雙重機制,實現材料領用從“事后統計”向“事前預算-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全過程管理轉型。
嚴格同步統計,實現預警管理。該礦以各區隊月度生產經營計劃為基準,結合一級市場要素單價,形成動態成本核算模型。每周采集區隊實際施工進度(工程量、節點完成率)、材料消耗明細(領用量、實際使用量、庫存周轉)等核心數據,縱向對比材料實際消耗 vs 計劃消耗(按施工進度折算),橫向對比同類型單位工程量消耗均值,現場核查材料消耗異常原因,并及時下達“紅線”預警,以實現成本管控從“事后核算”到“過程干預”的轉型,確保材料成本偏差率控制在±5%以內。

嚴格考核兌現,實現全員管理。為扭轉區隊“重生產輕核算”的管理現狀,該礦市場辦在2025年內部市場化考核中重點強化閉環管理機制,建立“領用-發放-使用-交接清點-核算”全流程材料管控體系,實施剛性考核兌現制度,明確要求將區隊成本節超的20%份額與管理層績效直接掛鉤,并通過月度工資結算強制兌現。同步落實班組材料考核與管理層成本責任制,實現從執行層到管理層的全員考核覆蓋,推動成本管控意識向生產一線深度滲透。(權小鵬)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