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動態
大佛寺礦地質條件復雜,多種災害耦合疊加。近年來,隨著礦井的不斷開采,工作面頻繁遭遇斷層及夾矸帶,對煤質穩定和經濟效益構成嚴峻挑戰。面對斷層帶煤層破碎、矸石混入率高、塊煤率下降等問題,該礦以市場為導向,將煤質管理作為提質增效的核心抓手,通過生產源頭優化、洗選工藝革新、全流程管控等舉措,全面提質創效。

源頭把控、精采細放,減少破碎損耗。該礦動態調整采煤工藝,根據地質構造和煤層賦存條件,靈活調整采高及采煤機運行參數,保持勻速割煤,減少頂底板矸石混入,減輕洗選系統壓力,提高洗選效率。礦領導帶班緊盯斷層區域,技術員每日分析煤質數據,對異常波動啟動專項整改。加大對井下原煤的考核力度,嚴格排查運輸系統,對溜煤眼、轉載點等緩沖裝置進行優化,保證緩沖及防破碎裝置有效,降低塊煤轉載運輸過程沖擊破碎發生率。

洗選加工、裝備升級,技術創新提升分選效率。該礦引入重介淺槽分選設備,大幅降低矸石帶煤量;改造脫粉車間,推進選煤廠智能化建設,實現自動控制與減人提效。通過傳感器實時監測篩面密度,優化脫泥篩參數,提升末精煤洗選效率。嚴格落實選煤業務“十項考核”,要求選煤廠根據入洗原煤質量狀況,掌握好入洗量和藥劑配比,煤質不達標嚴格考核處罰,若發生煤質事故,立即組織相關部門追查,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切實提高商品煤發熱量。

動態監測、全流程管控,數據驅動與考核激勵并重。該礦建立煤質預測預報體系,對采掘工作面煤質進行日采樣、周分析,聯動調整生產計劃,將煤質指標與區隊績效掛鉤,獎優罰劣。每天通報塊煤產量、產率,以塊煤產率和含矸率為考核依據,對采煤隊進行日考核,對生產技術部、機電管理部、調度指揮中心及銷售部進行月度考核。一季度,該礦煤質實現塊煤產率從5%提升至14%,煤泥產率5.7%,矸石產率22.7%,重介矸石帶煤率1.1%。
該礦將持續推進“應改盡改”工程,強化煤質全流程管控,探索煤泥資源化利用,實現煤質管理從“合格達標”向“品牌溢價”轉型跨越。(田文龍)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