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動態
連日來,高溫天氣持續“加碼”,給地面生產系統穩定運行帶來極大挑戰。大佛寺礦精準施策,以系統優化為基礎、設備穩控為核心、管理升級為保障,全方位筑牢高溫防線,確保地面生產環節高效順暢。

系統聯動,織密高溫應對“協同網”。針對高溫天氣下地面生產系統易出現的“卡殼”風險,該礦構建了“統籌協調+專業聯動”的一體化應對體系。調度指揮中心牽頭,每日召開生產協調會,匯總篩分、運輸、倉儲等各子系統運行數據,動態調整生產銜接節奏,避免因高溫導致的系統負荷集中。同時,強化各環節聯動響應機制,通風組加大軸流風機功率提升空氣循環,機電組緊急對關鍵節點設備進行降溫,運輸組臨時調整物料轉運頻次,形成“一處預警、多方響應”的閉環管理,確保整個地面生產系統始終處于可控狀態。

設備護航,筑牢穩定運行“防護盾”。該礦對地面所有生產設備實施“分級呵護”策略。對輸送帶、破碎機、振動篩等核心設備,加裝溫度實時監測裝置,一旦達到警戒值立即聲光報警,技術人員立即到場處置。增加設備巡檢密度,由原來的每2小時一次加密至每40分鐘一次,重點檢查電機軸承溫度、液壓系統油位、冷卻風扇工況等關鍵參數,累計排查整改設備高溫隱患23項。針對性開展設備“防暑保養”,對電機、減速器等部件更換耐高溫潤滑油,為露天作業設備加裝遮陽棚和噴淋降溫裝置,確保設備在高溫環境下“體溫正常”。

管理升級,激活高效生產“動力源”。該礦從制度、人員、保障三方面升級管理舉措。制度上,出臺《高溫時段地面生產管理細則》,明確各崗位高溫作業禁忌、設備啟停閾值、應急處置流程,讓每一項操作都有章可循。加強地面作業管理,合理調整作業時間,避開高溫時段,實行“做兩頭、歇中間”的工作制度,有效減少了職工在高溫環境下的作業時間,降低了中暑風險。為了增強職工的防暑意識和應急處置能力,該礦組織開展了防暑降溫知識培訓,詳細講解中暑的癥狀、預防措施以及急救方法,同時為職工配備了齊全的防暑降溫用品。井口信息站“清涼補給站”,確保職工以良好狀態投入工作。
截至目前,大佛寺礦地面生產系統在高溫天氣下保持零故障、高效率運行,各項生產指標穩中有升。下一步,該礦將持續關注天氣變化,動態優化應對策略,以系統、設備、管理的深度協同,為礦井安全生產注入強勁動力。(田文龍)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