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動態
為保證礦井提升系統安全運行,8月26日至27日,胡家河礦對主立井天輪進行了更換。此次更換的天輪直徑5.5米,重52噸,更換施工的天輪平臺距離地面高度接近54米,屬于典型的高空重型設備更換工程,施工難度與安全風險顯著高于常規檢修作業。

作為礦井提升系統的“咽喉”部件,其穩定運行直接關系到礦井的安全生產。隨著使用年限的增加,原天輪逐漸出現運行異響、磨損加劇等狀況,雖經多次精密檢修,仍無法徹底消除故障隱患,長期運行可能導致鋼絲繩磨損加速、提升效率下降,成為制約礦井高效生產的“心腹之患”。為解決這一潛在風險,該礦果斷決定對主立井天輪進行更換,全力啃下這塊影響安全生產的“硬骨頭”。
為確保天輪更換工作安全、高效推進,該礦科學謀劃、統籌部署,結合設備參數、現場環境等實際情況,組織召開主立井天輪更換專題會,反復論證后制定出涵蓋施工流程、質量標準、風險防控的詳細方案,同步配套完善安全技術措施,并構建礦領導帶班指揮、科室負責人現場督導、施工隊專人操作的三級責任體系,明確各環節責任人與崗位職責,確保指令傳達暢通、責任落實到位。針對高空吊裝、設備拆解、部件垂直運輸等關鍵環節,技術團隊提前預判設備突發故障、極端天氣變化等潛在風險,不僅備足吊裝索具、應急電源等物資,還制定多套應急處置預案,為作業全程筑牢組織保障與技術保障“雙防線”。
施工作業過程中,技術人員攜帶專業儀器逐一檢查吊裝索具的受力情況,通過精準調整起重機角度,確保天輪起吊過程“零晃動”;施工人員嚴格遵循既定方案,在高空作業風險高、施工空間狹小等不利影響,始終保持作業規范有序進行;機電、安全部門的督導人員全程堅守現場,采用“旁站監督+過程抽檢”模式,對天輪拆解、新輪就位、螺栓緊固等每一個步驟進行嚴格把關,確保施工質量符合規程要求。
在全體作業人員的協同奮戰下,此次主立井天輪更換工作圓滿完成,不僅驗證了該礦在大型設備檢修領域的技術儲備與組織能力,更展現出干部職工“敢打硬仗、善打勝仗”的過硬作風,彰顯了礦井在高空重型設備作業中的安全管控“硬實力”。
新的天輪已在主立井井架上平穩運轉,鋼絲繩與輪槽的貼合度、運行噪音等指標均達到最優狀態。這一關鍵部件的更新升級,不僅為提升系統注入了強勁動力,更有效降低了設備運行風險,為礦井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筑牢安全生產防線奠定了堅實基礎。(陳亞鵬)
編輯:彎桂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