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動態
為充分調動全員學習陜煤集團“四種經營理念”、參與降本增效行動的積極性,根據公司《關于開展“四種經營理念”落地提升專項行動的通知》要求,自5月份開始,公司面向全體干部職工開展“四種經營理念”“金點子”征集活動,引導廣大干部職工立足崗位主動學習思考,以實際行動和實實在在的成效為公司降本增效工作做出貢獻。公司網站、微信公眾號現開設專欄,交流分享“四種經營理念”“金點子”案例。
今天推出案例分享第十二期,一起來看看優秀的“金點子”吧!
大佛寺礦:液壓支架高壓膠管加裝阻燃螺紋穿線軟管套

具體內容:在采煤工作面推采循環過程中,液壓支架高壓膠管受碰撞、磨損及壓力過載等因素影響,不僅使用壽命縮短,還存在爆裂傷人的安全隱患。對此,大佛寺礦通過深入研究,在液壓支架高壓膠管外層加裝具有耐磨抗壓、阻燃和抗靜電等特性的阻燃螺紋穿線軟管套,對高壓膠管表面進行有效防護,減少膠管與外界的直接摩擦。同時,在高壓膠管遭遇外力沖擊或壓力過載時,可起到緩沖作用,從而減小膠管爆裂風險,延長使用壽命,有效降低了設備維護及成本投入。
取得成效:截至8月底,該礦已完成40203工作面130臺液壓支架回液膠管的軟管套加裝工作。從實際應用效果來看,成效十分顯著,與加裝前相比,每月可減少高壓膠管損耗30根左右,對應節省費用約1.5萬元,真正實現了安全與效益的“雙提升”。
胡家河礦:“截齒拆換器”使用 降本又安全

具體內容:胡家河礦自主設計的“截齒拆換器”成功解決了掘進過程中截齒更換效率低、安全風險高的難題。該裝置采用圓鋼主體、KM29鎖具與馬蹄形鋼片焊接結構,通過創新夾持設計實現截齒與齒座的牢固固定,杜絕工具滑脫和部件飛濺現象。操作時只需緊固專用卡片并敲擊頂端,即可快速、平穩完成拆裝,大幅提升安全性與工作效率,實現了該作業環節“零事故”,是“機械替人、本質安全”理念的成功應用。
實施效果:改造前,每次更換截齒需兩人配合耗時約20分鐘,單次人工成本約50元;使用新工具后,僅一人操作10分鐘左右即可完成,單次成本降至13元,節約37元。按月均更換30次計算,每月可節省人工成本約1110元,年節約成本達1.3萬元,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時降低了綜合成本。
小莊礦:廠區道路維修換填

具體內容:小莊礦在廠區道路維修中,需鋪設大量土方用于筑牢地基。外購土方市場價為45元/m3,工程所需土方將產生一筆額外開支。為節約成本、減少資源浪費,該礦提前統籌規劃,將副井口新建配電室工程開挖作業中產生的300m3可利用土方用于廠區道路維修,實現了工程廢料的“就近利用”,減少了運輸和采購雙重成本。
實施效果:通過將新建工程開挖土方“循環利用”于道路維修,節省成本:45*300=13500元,既避免了開挖土方的堆放占地與清運成本,又為道路維修工程壓縮了開支,實現了“一項工程的廢料,成為另一項工程的資源”,以精細化管理推動降本增效落地見效。
文家坡礦:“泵”出降本增效新活力

具體內容:文家坡礦對小型排水點進行優化,采用BQG型礦用氣動隔膜泵替代原有電泵,有效降低了排水過程中的用電負荷,提升了能耗管控水平,節約了運行成本,實現了排水系統高效、經濟、可靠協同運行。
實施效果:采用BQG型礦用氣動隔膜泵替代原有電泵后,累計降低排水系統負載達140kW,節電量約10萬度,節約電費5萬余元,顯著提升了資源利用效率,以技術革新推動了成本管控與綠色運營實現“雙贏”。
孟村礦:巧施“點金術” 實現廢料再利用

具體內容:為解決生產過程中廢舊物資閑置、采購成本較高的問題,孟村礦通過在修舊利廢車間設立專門回收區,安排專業維修人員對廢舊法蘭進行分類檢測,通過清洗、打磨等多道工序修復,使廢舊法蘭重新恢復使用性能。同時,針對因變形、規格不符被閑置的廢舊加工件鋼材,采取設備整形矯正、按需裁剪等方式,將其改造為符合生產標準的鋼材原料,重新投入生產環節。
實施效果:截至目前,該礦已回收復用法蘭928個,直接節約采購成本9.16萬元;加工件鋼材整形、裁剪,每月可減少費用5.5萬元,有效杜絕了資源浪費,推動礦井生產經營提質增效。
文家坡發電公司:冷再至輔汽聯箱供汽調閥的“穩定性革命”

主要內容:文家坡發電公司機組中的冷再至輔汽聯箱供汽調閥,在機組投產初期故障頻發,多次出現閥芯與閥桿脫落、調閥控制線性不穩定的情況,對機組運行的穩定性、安全性造成影響。
為解決這一難題,該公司專業技術人員開展針對性研究與改進工作:首先,對閥門結構進行優化,將原設計的圓柱形閥桿加粗,并改為T型閥桿,即將閥桿與底部固定塊設計為一體式結構;其次,改進閥芯與閥桿的連接形式,采用多重防脫落設計,在螺紋連接的基礎上加裝六角螺母,閥桿穿過閥芯后同步進行環形焊接。以上結構改進,旨在增強閥桿與閥芯的連接牢固性,同時減少蒸汽對固定塊的沖刷,提升閥門整體運行穩定性。
實施效果:調閥改進完成后,該機組已穩定運行5個月,未出現任何異常情況。從實際效益來看,一方面,因閥芯與閥桿脫落等故障導致的維修次數,從改進前每月平均2—3次降至0次,5個月累計節省維修費用約8—10萬元;另一方面,閥門控制精度顯著提升,控制誤差從改進前的±5% 縮小至±1.5%以內,為機組長期穩定高效運行奠定了堅實基礎。
生產服務中心:YBS系列防爆電機拆卸工裝

具體內容:井下YBS系列防爆電機采用內嵌式端蓋結構,其鑄鐵材質長期困擾維修工作。采用傳統的甩錘沖擊法拆解端蓋,需兩名維修人員協同作業,反復調整沖擊角度,且鑄鐵端蓋韌性差,極易導致端蓋破損變形或螺紋滑絲,破損率高達20%。過去每臺電機維修需額外備1—2個端蓋,備件庫存積壓嚴重,單次維修成本增加超千元,且維修周期延長一倍以上。
實施效果:針對維修痛點,生產服務中心技術人員對拆卸工藝進行反復研究,最終設計出“定位套+壓力分配盤”的集成化結構工裝,由直徑450mm、厚度50mm板料加工而成,使用時將工裝扣于電機外法蘭上,用定位孔與電機端蓋絲孔連接,通過螺栓均勻施力將電機端蓋平穩拉出,再經工裝吊點吊出電機端蓋及轉子,從而順利完成電機拆解工作。該工裝以“精準受力、無損拆解”的技術優勢,將單臺電機拆卸時間從2小時壓縮至20分鐘,并實現備件零損耗。自投入使用以來,新工裝已完成14臺電機維修,端蓋完好率與螺紋復用率均達100%,維修效率提升5倍。
鐵運分公司:內燃機車綜合狀態查詢顯示臺

具體內容:鐵運分公司目前共有內燃機車5臺,分DF7C/DF12兩種機型,其標準及故障手冊類別多、內容復雜,日常檢修記錄臺賬繁瑣。為方便乘務員查閱相關資料,分公司利用智能觸摸查詢一體機及裝車倉淘汰工控機,升級研發了內燃機車綜合狀態查詢顯示臺,該設備查詢系統實現了機車整備狀態、作業任務、技術參數、故障分析和規章制度等相關一站式的查閱服務,方便快捷掌握相關技術參數,提高故障處置效率。
實施效果:該設備投運后,作業人員通過觸摸式錄入單條信息耗時縮短1.5分鐘,作業信息錄入與查詢效率進一步提升。同時,該系統還內置了搜索引擎,作業人員可以根據需求通過目錄和關鍵字快速搜尋相關制度,方便快捷掌握相關技術參數,觀看標準化作業視頻,不僅提高了故障處置效率,還實現了培訓與現場結合的效果。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