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
千秋基業,人才為本,人才是企業發展的第一生產力和第一競爭力。近年來,大佛寺礦牢固樹立人才優先發展理念,積極探索技能人才培養新路徑,大興識才育才愛才用才之風,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高質量人才支撐。

建章立制,滋養“技術工匠”成長成才“好土壤”
“人才有活力,發展才有動力。”該礦領導班子層堅信,人才是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最強動力引擎。
近年來,隨著企業高質量發展不斷邁入“深水區”,點多線長、業務涵蓋面廣、工種分類多等實際情況對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該礦黨政堅持“管理、裝備、素質、系統”并重,積極調查研究,破解人才短板問題,打造高素質職工隊伍。建立《員工培訓計劃》《安全培訓管理辦法》《首席技師管理辦法》《員工素質提升評價考核實施方案》等29項人才培養管理制度,從培訓內容、培訓范圍、培訓課時、考核程序等方面規范了培訓重點,多渠道、多層次暢通專業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三條”成長通道。按照“缺什么,學什么,用什么,補什么”的原則,設立了彬長大講堂大佛寺礦分講堂,邀請廠家及專業技術人員對職工實施分類專項培訓,通過專題講座、理論研討、工藝技術培訓等方式,提高全員學技術、學業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堅持“師帶徒、老帶青、傳幫帶”“干部上臺講,培訓到現場”等培訓學習機制,把崗位練兵、技術比武作為激發職工學技術、鉆業務、提技能的競技臺,營造全礦干部職工“比、學、趕、幫、超”的氛圍。

拓渠搭臺,構筑職工技能素質提升廣闊舞臺
該礦充分發揮“黨管培訓”體制優勢,聚焦聚力“三基”建設,形成了“培訓+舞臺+激勵”三點共振的人才培育體系。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以工匠大師為帶頭人,積極申報行業級、省級、國家級技能大師。先后涌現出全國煤炭工業勞動模范張小寧,陜煤集團勞動模范張引祖、張永濤等一大批勞模工匠。白玉龍勞模創新工作室榮獲陜西省能源化學地質工會命名表彰。該礦創建“一堂一號一音一室一中心”五個新載體平臺,充分利用技能大師微課堂、“彬長礦業全員安全考試”微信公眾號、“大佛寺礦素質興安”抖音、VR實操實驗室、不安全行為管理中心,有效提高了職工培訓興趣和培訓效果。充分借助職工培訓中心、技能大賽、學歷+技能“雙提升”工程、技能大師工作室、技術比武、技能鑒定“六大載體”,通過以賽促學、以賽促練,推動隊伍建設再上新臺階,為礦井高質量發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礎。

育用結合,織密后備人才選育管用“成長鏈”
人才者,求之則愈出,置之則愈匱。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是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大計。該礦堅持“黨管干部”“公開、平等、競爭、擇優”“人崗相適、人盡其才”的原則,結合實際制定了《中層管理人員競爭上崗實施方案》,為深化中層管理人員競爭性選拔任用,推動建立能上能下的選人用人機制提供了充分的實施依據。
該礦積極完善、用好后備人才庫,積極發現和選拔在實際工作中勇于擔當、具有創新意識、有執行力和潛力的年輕干部。注重各級管理人員年齡、專業知識和管理經驗,重視基層鍛煉、重視工作實踐、實現優化組合,使能者上庸者下,能者進庸者出,把人才放在能體現自身價值、實現企業目標的崗位上,調動人才的積極性,促使企業和個人互為依托、共同進步、雙向共贏。去年以來,7名年輕管理人員參加了公開競聘,一批有真才實學、能力過硬的年輕干部脫穎而出,被提拔使用到管理崗位。
面向未來,大佛寺礦將以全新人才發展戰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披荊斬棘、乘風破浪、勇毅前行,奮力開創企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田文龍)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