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做“四個示范” 譜寫發展新篇——貫徹落實張文琪董事長調研講話精神專欄
采煤工作面內,液壓支架自動跟隨采煤機移架支護;帶式輸送機旁,移動巡檢機器人保障運輸系統安全運行;洗煤廠中,無源灰分儀全時段測量煤炭灰分含量……在文家坡礦,多形式的智能化成果化作“十八般武藝”,為安全生產帶來新氣象,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一個平臺練就高質量發展“內功”
“井下‘高速路’建設工作,作為‘9+3+4’專班推進的重點工作之一,目前正按計劃穩步推進。現已完成約8000m路面鋪設,目前正在施工42盤區輔運巷……”在該礦調度指揮中心,工作人員對專班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介紹。LED大屏上的采掘工程平面圖和實時作業場景,以聽看結合的形式,讓大家對現場情況一目了然。
“礦井的安全高效發展,離不開這套‘智慧大腦’。”被稱作“智慧大腦”的,正是為該礦安全生產提供統一數據處理與技術支撐的智能綜合管控平臺。來自各專業、各系統交錯縱橫的數據信息匯聚于此,在經過平臺的自感知、自決策、自執行后,最終形成井井有條的可視化圖表信息。
該平臺具備“決策、報警、監測”三大智能中心,融合“安全、治災、管理、生產、經營”五大板塊。只用輕點鼠標,就能隨時啟用全息展示、動態診斷、遠程控制等功能;僅需一張大屏,便能對采、掘、機、運、通、洗選等系統進行全覆蓋監測。
“堅守‘云端’,是為了更好地服務現場。”該礦工作人員介紹。智能綜合管控平臺實現了智能化和大數據的深度融合、場景應用,為科學調度指揮提供堅實支撐。

多套系統練強精準治災“外功”
水、火、頂板、沖擊地壓……相互交織、疊加影響,成為礦井高質量發展道路上的“攔路虎”。面對災害類型多元耦合的客觀情況,該礦以智能化為破題點,練出防災減災的“金鐘罩”“鐵布衫”。
“沖擊地壓的機理是復雜多樣的,其動力學行為具有混沌特性。”該礦技術人員介紹道。為“鎮壓”這條行蹤不定的“煤海地龍”,該礦深度融合地面ARP微震監測系統和井下ARAMIS M/E微震監測系統,構建形成井上下聯合監測監控體系,顯著提高了微震事件的垂向定位精度。
在讓礦井“呼吸”更加順暢方面,該礦胸有良策。在“一通三防”1+4智能化管控體系下,新近投用的智能通風系統具備參數在線監測、風流智能調控、地面集中管控等功能,同智能防塵、智能防滅火、智能瓦檢系統一道,共同扎牢“一通三防”的安全“籬笆”。
針對頂板管理這件“頭”等大事,該礦同樣高度重視,在井下各區域,40余組礦壓綜合監測站、260余臺頂板離層監測儀全時上崗,如忠誠衛士般守護著巷道的“天空”,實時采集、分析工作面與順槽巷道采場應力和圍巖變化情況數據。
智能化系統廣泛運用于該礦各個災害治理專業,實現各類監測數據的隨時“盯梢”、即時“上云”,并同步對異常數值進行分析預警,助力礦井及時規避安全風險,從源頭上守護好作業人員的安全健康。

多種舉措磨礪強安增效“武技”
“喂,這里是安全視頻監控中心,請你提醒4107工作面機頭作業人員按章操作……”安全管理人員通過電話向現場作業人員遠程喊話,是該礦常態化開展視頻反“三違”工作的一個縮影。
視頻監控系統,讓該礦安全管理人員能夠實時遠程監控作業現場。這些遠方的“法眼”,同跟班人員動態查、班組管理全程查、“四員兩長”實時查等現場安全管理措施緊密結合,實現對職工安全行為的全天候管控,進一步完善了安全監管防線,提升了安全管理效能。
“千眼”視頻智能安全風險管控系統,則為視頻監控裝上了“AI大腦”。該系統運用AI識別算法,可有效處理視頻中的圖像信息,從而達到人員進入危險區域識別報警、聯動停機等功能,實現重要崗位、關鍵環節安全狀況的實時監控和智能預警。
與此同時,伴隨著煤粒在末精煤脫介篩內的翻滾涌動,今年以來,該礦煤炭銷售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商品煤產率大幅提升,塊煤洗選工藝不斷成熟,新產品高爐噴吹煤閃亮“上架”,共同奏響煤質創效協奏曲。
雖比高飛雁,猶未及青云。邁步在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該礦積極推進選煤廠智能化改造示范項目,引進安裝智能監控視頻、塔式服務器、精確配煤控制柜、振動溫度復合傳感器等設備,旨在實現自適應原煤煤質智能預測、末煤系統入選量及配煤智能決策等功能。
“通過智能化改造,預期可在保持末煤發熱量穩定的前提下,至少提高末煤回收率0.5%,減少水處理系統藥劑消耗超過3%,實現質量與效益的雙重提升。”該礦選煤廠負責人介紹道。(韓炳萱)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