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做“四個示范” 譜寫發展新篇——貫徹落實張文琪董事長調研講話精神專欄
單進提升是礦井穩產高效的關鍵。今年以來,胡家河礦直面采掘銜接的制約性難題,緊扣“強安全、精治災、優接續、提質量、增效能、促發展”主線,以技術優化為根基、精準施策為抓手、裝備升級為支撐、機制創新為動力,全面打響掘進攻堅戰,為礦井圓滿完成年度生產任務、筑牢長遠發展根基提供了堅實保障。
錨定關鍵 夯實提質增效“硬底盤”
該礦錨定掘進提質增效的關鍵點,堅持科學優化掘進工作面支護參數,科學調整工藝流程,確保實現正規組織、正規循環、正規生產的全面高效落地。全方位強化生產技術管理規范化建設,嚴格遵循“高標準、高效率、高質量、低成本”的“三高一低”原則,針對不同地質條件下巷道差異化顯著的特點,及時精準優化巷道設計方案與支護參數,為礦井高產高效提供持續有力的技術支撐。
堅持“每日分析、月度總結、持續提升”的閉環工作模式,每日組織召開生產協調會,對安全生產狀況、各單位任務完成進度及施工質量進行全面細致地復盤與深度剖析,第一時間協調解決存在的問題,不斷提升掘進工程質量,保障各項工作安全平穩、高效有序推進。

精準施策 沖刺掘進提效“新速度”
該礦持續深化頂層設計優化,對礦井巷道布置、通風、運輸、供電、排水、洗選等關乎全局的生產系統,開展全面徹底、無死角的排查梳理,進一步科學優化巷道設計方案與施工工藝,確保各生產環節、系統始終保持安全穩定可靠運行。針對煤層頂板巖巷支護,取消鋼帶支護工藝,將規格為φ21.8×7100mm的錨索優化為21.8×6300mm,布置方式由“4-0-4”調整為“3-0-3”,大幅降低支護成本的同時,顯著提升了支護效率;面對回采巷道,優化支護間排距,將頂板七孔鋼帶調整為六孔鋼帶,精準適配現場地質條件;嚴格規范實施零星工程“揭榜掛帥”內部競標機制,內部協調效率顯著提升,相較原計劃工期縮短5%~12%。

裝備升級 亮出單進提升“硬招式”
為有效解決掘進技術裝備對掘進效率的制約瓶頸,該礦聚焦地質條件和掘進工藝耦合的關鍵節點,全面推進EBH300M-2H型巖巷掘進機和“綜掘機+鉆錨平臺”快掘系統的應用,先后引入高效液壓錨桿鉆機、電動張拉泵及輕量型張拉千斤頂等設備,推動掘進工程質量和勞動工效實現雙重提升。
科學調整403105運輸巷管路安裝工藝,采用多層管架將壓風、供水及排水管路安裝在巷幫腰線以下位置,不僅提升了安裝效率,還極大降低了管路吊裝作業風險。以加大設備檢修力度、提高設備開機率為著力點,成立機組、電氣、皮帶等技術診斷組,通過自查與技術“會診”相結合的方式,從設備的檢修工藝、保養、維護、驗收等不同維度進行“局部深度檢查”,有效縮短檢修時間,延長設備開機時間。

激活動力 點燃掘進生產“強引擎”
要進尺,更要高標準。該礦以“安全掘進、高效掘進、智能掘進”為導向,嚴格踐行掘進工作面“十條紅線”“三嚴抓三必須”工作標準,確保“一次設計、一次支護、一次成巷、永不返修”目標實現。創新推行“無縫式”高效銜接的交接班管理模式,建成高效掘進、連續無間斷運輸的快速作業線,生產準備時間從原來的1小時縮短至30分鐘,作業效率得到顯著提升。
依托內部市場化,差異化核算進尺單價,制定與工作強度、工作量相匹配的結算定額,形成按勞取酬、優質優酬的收入分配制度,徹底打破“大鍋飯”分配模式,建立“責任田”清晰的考核機制,實施“分灶吃飯”公平合理的差異化激勵。根據不同生產條件,將有效進尺劃分為多個梯度合理的檔次,實施臺階式獎勵制度,充分激發各班組工作積極性,全面釋放礦井掘進生產的強勁內動力。(田磊 宮東豪)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