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經營理念”大家談專欄
在煤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雙碳”目標持續推進的背景下,傳統“埋頭挖煤、重產輕質”的生產模式早已難以為繼。作為生產礦長,我深刻認識到:生產端的價值最終要通過市場實現,只有讓陜煤集團“四種經營理念”入腦入心,讓生產跟著市場走、圍著客戶轉,實現從“產品導向”到“客戶導向”的跨越,才能讓每一粒煤炭都變成創效的“金豆子”。
一、轉觀念,從“生產達標”到“市場認可”
在煤炭市場格局深刻調整的當下,客戶對發熱量穩定等指標要求愈發嚴苛,傳統“生產達標”觀念已難以為繼,必須向“市場認可”加速轉變。目前我們不僅要滿足產量、質量等內部指標達標,更需在生產環節,嚴格把控原煤篩選、洗選加工等流程,確保塊煤產量及發熱量符合產品需求。同時,建立動態監測機制,優化生產流程、提升產品質量、強化服務意識,實時調整產品策略,實現礦井可持續發展。
二、抓落地,讓營銷思維貫穿生產全鏈條
(一)優化巷道布置,源頭把控資源。地質條件是巷道布置的基礎依據,依據三維地震勘探和精查報告等精準地質資料,提前了解煤層賦存狀態、斷層及夾矸分布情況,以此合理規劃工作面位置與走向,通過科學布局,使工作面盡可能避開地質復雜區域。同時,推行相鄰工作面共用外圍系統模式,可大幅減少巖巷掘進進尺,這一舉措從開采源頭入手,有效降低矸石產出,進而減少原煤含矸率,降低后續洗選環節的壓力與成本。
(二)精細工作面管理,降低含矸率。針對不同類型的工作面,采取差異化策略降低含矸率。一是在綜放工作面,強化“四級”放煤工藝,增加放煤工數量并延長放煤時間,確保嚴格遵循“見矸關窗”原則,精準控制放煤量,避免矸石混入。同時,建立嚴格的考核機制,對當天工作面含矸率超過23%的情況進行考核,促使區隊高度重視放煤質量。二是在綜采工作面,根據當班工作面煤層賦存狀態,合理調整采高,使采煤過程與煤層厚度精準匹配,減少夾矸混入。三是面對地質構造變化,如斷層等,提前制定層位調整方案,將矸石甩至工作面頂(底)板上(下)方,減少工作面破巖量,從源頭上杜絕矸石混入原煤。
(三)優化巷道尺寸,減少矸石產量。結合4上煤煤層厚度及采面三機配套的實際情況,對巷道尺寸進行優化調整。合理降低4上煤運輸順槽掘進高度,在滿足設備運行、通風、行人等安全要求的前提下,精準控制掘進高度,減少對頂底板巖石的破除量,從而降低掘進期間的矸石產量。
(四)強化職工素質,提升開采水平。職工素質是保障開采質量的關鍵因素。定期組織采煤機司機、支架工、放煤工等關鍵崗位人員開展實操培訓,重點加強煤巖界面識別、設備調整等核心技能的訓練,使員工能夠準確判斷煤層與巖層界限,及時調整設備參數,確保高效、精準開采。同時,積極開展“名師帶高徒”、技術比武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員工學習業務知識、鉆研專業技能的熱情,營造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全面提升員工隊伍的整體素質,為高效開采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三、未來規劃,以營銷思維打造核心競爭力
以技術升級筑牢質量與效率根基,一方面通過優化巷道布置、強化現場管控,進一步降低采掘工作面矸石產出率;另一方面嚴抓洗選、運輸全環節管理,確保產品指標穩定匹配客戶需求。
用營銷思維打造核心競爭力,既是應對市場激烈挑戰的關鍵“破局之舉”,也是達成“爭做四個示范”目標的“必由之路”。后續我們仍需以營銷思維引領生產全流程,持續增強市場適應性,在競爭中突圍,為大佛寺礦業公司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動能。(大佛寺礦副總經理 龔小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