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經營理念”大家談專欄
在現代煤礦企業管理中,“生產”與“營銷”的傳統界限日益模糊。作為總會計師,我深切體會到,將“營銷”思維融入生產管理全過程,是推動企業從追求產量向創造價值轉型的重要途徑。這一轉變不僅是管理方法的創新,更是發展理念的深刻變革。
一、重塑價值導向,從“生產煤”到“經營價值”。
營銷思維的核心是以客戶為中心創造價值。將其引入生產管理,要求我們實現三個根本性轉變:
首先,從“產量思維”轉向“價值思維”。傳統生產注重產量最大化,而營銷思維要求我們像對待客戶一樣對待每個生產環節。需要思考,我們的煤炭產品能否以更穩定的質量、更精準的配比滿足客戶需求?我們的生產工藝能否為下道環節創造更多價值?財務工作要分析每噸煤的“價值貢獻度”,而不僅僅是成本。
其次,從“成本中心”轉向“價值中心”。生產部門不應被視為成本消耗單元,而應作為價值創造的源頭。財務管理的重點要從核算成本轉向賦能價值創造,幫助生產部門算清“價值賬”。如何通過投入優化帶來長期回報?如何通過精益管理將“耗損”變為“收益”?
最后,從“內部導向”轉向“市場導向”。生產計劃必須對接市場需求。當財務數據顯示高附加值煤種溢價能力強時,生產系統就應及時調整產品結構。這要求財務部門既要懂“內部賬”,更要會算“市場賬”。
二、推動實踐融合,讓營銷思維在生產中扎根。
作為總會計師,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關鍵環節出發推動變革:
一是用“客戶關系管理”思維優化內部協作。將井下各環節、各部門視作彼此的“內部客戶”。例如,掘進工作要為回采創造最佳條件,回采要保證煤質均勻利于洗選。通過強化各部門之間的協作意識,打破部門墻,形成圍繞最終產品價值高效傳遞的協同鏈條。
二是以“品牌建設”思維夯實安全質量。安全、穩定、可靠的供應是企業的“金字招牌”。財務上要確保安全投入的有效性,讓安全費用轉化為提升企業信譽的“品牌投資”。同時建立基于質量波動的內部激勵機制,使生產高品質煤炭的部門獲得經濟回報。
三是以“精準營銷”思維推動成本革命。借鑒“精準投放”理念,利用財務平臺數據分析成本動因,實現成本的“精準歸集”和“精細管控”,將資源投向消耗最低、價值最大的生產活動。
三、發揮財務作用,做價值的發現者與創造者。
在這一變革中,總會計師需要扮演好三個角色:
一是“價值發現者”。運用財務分析工具,深入挖掘生產流程中的價值創造點和損耗點,提供清晰的“價值地圖”,引導資源優化配置。
二是“協同賦能者”。強化部門協同及信息共享,打破傳統部門壁壘。通過全面預算管理,使原煤生產各環節形成利益共同體;推行流程優化項目,消除部門間的管理損耗,實現從掘進到洗選的全流程無縫銜接。
三是“數據集成商”。進一步推動業財融合,充分發揮財務平臺數據優勢,實現從礦井到客戶的全程價值追蹤,為基于市場反饋的生產決策提供支持。
總而言之,用“營銷”思維抓“生產”,本質是以市場化的手段重構我們的生產邏輯和價值鏈條。這要求我們,特別是財務管理人員,必須跳出傳統的會計思維,成為一名具備市場洞察、戰略眼光和價值創造能力的“商業伙伴”。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新發展階段,將煤礦生產活動從簡單的資源開采,提升為一場精心策劃、高效運作的價值創造活動,最終推動企業在新征程上行穩致遠。(大佛寺礦總會計師 田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