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經營理念”大家談專欄
“用‘營銷’思維抓‘生產’”這一理念的提出,是基于當前能源結構加速轉型、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宏觀背景,對于推動公司從傳統的生產導向型向市場導向型、客戶導向型轉變,實現內涵式增長和高質量發展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作為分管經營管理工作的負責人,我結合自身業務范圍,談談對這一理念的思考。
一、深刻認識“用‘營銷’思維抓‘生產’”的重大意義
用“營銷”思維抓“生產”,絕非簡單地將市場營銷手段應用于生產環節,其核心在于將市場的需求、客戶的期望、競爭的壓力以及價值創造的理念,全方位、深層次地融入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各環節。這是一種管理哲學的變革,是一種發展模式的升級。
應對市場挑戰的必然選擇。隨著電力體制改革深入推進,“計劃電”加速向“市場電”轉變,競價上網、現貨市場、輔助服務市場等新模式不斷涌現。發電企業不再是單純的能源生產者,更是能源商品和服務的提供者。生產成本、設備可靠性、調度靈活性、響應速度等,直接決定了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所以必須以營銷的視角審視生產成本,以客戶的需求倒逼生產優化。
提升經營效益的內在要求。傳統的生產管理側重于安全、穩定、滿發,這無疑是基礎。但在市場環境下,“發得出”遠遠不夠,更要“發得巧”“發得值”。如何在高電價時段多發電,在低電價時段合理安排檢修或參與調峰?如何根據燃料價格波動優化機組運行方式?如何通過提供調頻、備用等輔助服務獲取更高收益?解答這些問題,需要生產與營銷的深度融合,用營銷的效益標桿引導生產決策。
推動管理升級的重要抓手。引入營銷思維,能夠打破部門壁壘,促進生產、營銷、財務等各環節的協同聯動。它要求我們的生產計劃不僅要考慮設備狀況,更要考慮市場需求曲線;我們的機組檢修不僅要考慮技術周期,更要考慮市場窗口期;我們的成本控制不僅要關注內部消耗,更要對比市場均價和競爭對手水平。這將驅動我們的管理模式更加精細化、柔性化、智能化。
二、“用營銷思維抓生產”落地實施的關鍵路徑
理念的生命力在于落實。結合公司實際,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推動“營銷思維”與“生產活動”的深度融合:
(一)以電力營銷為龍頭,牽引生產組織優化
強化市場研判與預測。電力營銷需加強對電力市場供需、價格走勢、政策規則的深度分析,提供具有前瞻性、精準的市場需求預測和價格預測。生產部門需依據這些預測信息,動態調整發電策略、機組組合和負荷分配方案,追求發電效益最大化,而非發電量最大化。
推動報價與生產的協同。建立營銷與生產部門的日常溝通協調機制。營銷報價策略必須充分考慮機組的運行特性、邊際成本、啟停損耗、環保約束等生產技術參數。生產部門則需根據中標結果和調度指令,快速、精準地執行發電計劃,確保合約履行并保障實時平衡。
探索現貨市場與輔助服務市場響應。生產系統需提升快速響應能力,適應現貨市場分時價格波動和輔助服務市場的調頻、調峰需求。這要求我們對設備健康狀況、燃料供應穩定性、人員操作水平提出更高要求,確保“叫得應、頂得上、停得下”。
(二)以經濟合同管理為紐帶,固化產銷協同規則
完善購售電合同管理。在簽訂中長期購售電合同時,企管規劃部應牽頭,組織生產部門共同評審,充分評估合同電量、曲線、價格、考核條款等對生產運行的影響和可行性,將生產約束轉化為合同談判的籌碼或風險規避條款。
規范外部業務合同。對于檢修外包、技術服務、物資采購等經濟合同,應引入對生產效益影響的評估。條款設置不僅要考慮價格和質量,還要考慮其對機組可靠性、經濟性、環保性以及響應市場能力的長期影響。
(三)以綜合計劃與統計分析為支撐,實現數據驅動決策
構建產銷一體化計劃體系。將發電量、收入、利潤等經營目標,與機組運行方式、檢修計劃、燃料需求、成本控制等生產計劃有機整合,編制統一的綜合生產經營計劃。確保生產計劃支撐經營目標,經營目標反映市場預期。
深化對標分析與效益測算。統計分析工作要超越傳統生產指標(如供電煤耗、廠用電率)的對比,更要深入開展“邊際貢獻”“度電利潤”“市場占有率”等經營指標的對標分析。不僅要與集團內先進企業對標,更要與區域主要競爭對手對標。通過數據分析,精準定位生產效率、成本控制與市場要求的差距。
(四)以績效考核與對標管理為指揮棒,引導行為轉變
優化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改革對生產部門的考核方式,在保障安全、環保絕對紅線的基礎上,大幅增加經濟性、市場響應度等效益類指標權重。例如,引入“負荷率與電價的匹配度”“輔助服務收益”“啟停調峰經濟性”等考核點,引導生產部門主動關心市場、追求效益。
深化內部對標管理。在不同值際之間開展以“度電效益”為核心的對標競賽,營造“比學趕超”的氛圍,激發基層單元和員工降本增效、靈活響應的內生動力。
強化激勵約束機制。績效考核結果要與部門及員工的薪酬、評優、晉升掛鉤,讓踐行“用‘營銷’思維抓‘生產’”理念且成效顯著的集體和個人得到實惠,形成正向激勵循環。
三、統一思想,協同推進,確保理念落地生根
“用‘營銷’思維抓‘生產’”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觀念、組織、流程、技術的全方位變革,需要公司上下共同努力。
領導重視,頂層設計。公司領導班子需率先轉變觀念,深刻理解并強力推動這一理念落地,做好頂層設計和戰略謀劃。
打破壁壘,深度融合。堅決打破生產、經營等各部門間的傳統壁壘,建立常態化、制度化的溝通協調和聯合決策機制,促進信息共享、目標共擔、行動協同。
能力建設,培訓宣貫。加強對生產人員市場知識、經濟知識的培訓,以及對營銷人員生產技術常識的普及,促進相互理解。廣泛宣傳理念內涵和成功案例,營造全員關注市場、全員追求效益的文化氛圍。
技術賦能,智慧升級。積極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建設能融合市場信息、生產數據、成本數據的智能決策支持系統,為“用‘營銷’思維抓‘生產’”提供強大的技術工具支撐。
變革總是伴隨著挑戰,但也孕育著機遇。讓我們統一思想、堅定信心、協同行動,將“四種經營理念”真正貫穿于公司生產經營管理的每項工作中,不斷提升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共同推動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行穩致遠!(文家坡發電公司副總經理 王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