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信息
“一通三防”工作被稱為煤礦的“生命工程”,近年來,胡家河礦舉全礦之力、集全礦之智,不斷完善制度體系建設、提升隱患治理整改能力,持續在通風系統、瓦斯治理、綜合防塵、防滅火管理等方面下苦功、求實效,把牢、抓準“一通三防”脈搏,保障礦井安全生產。

科技引領 譜寫智慧通風新篇章
為進一步打牢通風系統在礦井安全生產中的主導作用、核心地位,切實增強災變應急控風能力,該礦本著“安全、先進、實用、可靠、經濟”的建設思路,超前謀劃、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建成智能通風系統和超聲波“精準測風”系統,引進遠程控制“自動風門”及“自動調節風窗”,全面實現通風數據實時跟蹤分析、科學預警、通風日常智能管控及系統抗災能力分析等功能,提升了通風系統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增強了礦井通風系統防災、抗災、減災能力,推動礦井通風取得“增安、減阻、提效”實質性效果,為實現礦井通風“無人化監測感知、智能化分析決策、自動化遠控聯控”目標邁進一大步,為智慧礦山建設提供堅實的安全保障。

以智賦能 探索瓦斯治理新途徑
為進一步解決煤層巖有效卸壓、瓦斯高效抽采協同治理技術難題,該礦全面構建形成“12235”復雜條件下瓦斯防治技術體系,統籌建成智能瓦斯抽采系統,大力引進智能打鉆系統,配齊軌跡測定儀、開孔定向儀、多功能參數測定儀等設備,實現瓦斯治理全過程智能化、可視化、精準化管理。401110綜放工作面創新采用“高位巖石+長距離煤層”定向組合、“卸-壓-抽”一體化鉆孔施工工藝、“定向+采前”液態二氧化碳驅替工藝等手段,全力降伏威脅礦井安全的“瓦斯猛虎”,實現瓦斯“零超限”目標。
面對嚴峻的瓦斯治理形勢,該礦立足現有瓦斯治理模式,從解決問題、提升管理、提高效益出發,逐步調整瓦斯治理思路,由“局部型治理”向“區域型治理”轉變、“過程型治理”向“超前型治理”轉變,著力摸索一條具有胡家河特色的精益化區域瓦斯治理新模式,實現“立體治理、智能抽采”的瓦斯治理目標。

強化投入 尋求防塵降塵最優解
為提高井下粉塵治理效果,改善職工作業環境,該礦以“源頭治理、過程管控、在線監測、效果達標”為主線,以自動化、智能化為導向,不斷加大綜合防塵設備投入,積極應用云霧抑塵、泡沫抑塵、干霧抑塵、除塵風機、自動噴霧、粉塵在線監測、巷道灑水車、自動隔爆裝置等高效防塵技術設備,進一步織密礦井“防塵網”,有效提高了礦井粉塵防治效率與效果,為加快實現智能化綜合防塵目標打下堅實基礎。自主設計加工全斷面捕塵網、引進泡沫除塵技術,有效降低掘進作業期間粉塵濃度。在采、掘工作面及中央膠帶大巷等地點安設智能降塵監控系統,與傳統降塵技術優勢互補,實現防塵降塵統一管理,提升災害預防能力和工作效率,開啟智能化降塵新模式。

超前預警 筑牢火災防治安全堤
該礦堅持“預防為主、精準分析、超前預警、綜合治理”的防滅火原則,以防治自然發火為核心,以分級預警防控體系為指導,以采空區與采后防滅火管理為重點,持續開展高瓦斯特厚煤層條件下防滅火、強沖擊地壓條件下自然發火、高地溫條件下的自然發火等防治技術研究,構建了“1236”自然發火綜合防治體系,避免自然發火現象發生,實現了“零發火”目標。不斷引進新設備、新工藝,持續完善地面制氮、黃泥灌漿、自然發火綜合在線監測預警及汽霧阻化噴淋等防滅火系統。根據封閉區內氧氣、瓦斯等氣體參數及危險性,將密閉墻按“紅、橙、黃、藍”四個等級進行分級管控,發現異常規范處置,形成“常規預防、預警管控、精準施策”的綜合防滅火三級響應體系,促使礦井防滅火工作更具科學性、系統性、規范性和專業性。(田磊 張玉明)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