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信息
安全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生命線,培訓則是搞好安全生產的基石與根本。近年來,大佛寺礦深入實施“人才強企”戰略,通過真培實訓、精培細訓、喜培樂訓、師培匠訓、網培促訓、案培警訓等抓手,全面鍛造高素質人才隊伍,夯實礦井高質量發展安全根基。

堅持齊抓共管,構建“大培訓”格局。該礦牢固樹立“培訓不到位就是最大的安全隱患”理念,嚴格按照“分級全面負責,分類精準實施”原則,推行主要領導靠前抓、安全副總經理主要抓、業務部門具體抓、區隊黨支部書記直接抓四級聯動培訓機制,確保培訓責任層層傳導、層層推進、層層落實。堅持“管理、裝備、素質、系統”并重原則,結合相關法律法規及礦井實際,制定《職工培訓計劃》《首席技師管理辦法》《職工素質提升評價考核實施方案》等管理制度,從培訓內容、培訓范圍、培訓課時、考核程序等方面規范安全培訓重點,為培訓工作高質高效開展提供制度保障,切實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大培訓”格局。

瞄準“關鍵路徑”,打造安全培訓“協同矩陣”。該礦按照職責范圍科學制定培訓計劃,落實安全培訓責任。人力資源部統籌全員培訓,總體協調督導,強化考核兌現,確保安全培訓“全面灌溉、不漏一人”。各業務部門按照專業分工分解培訓內容,結合實際制定專業培訓教材,做到安全培訓“術業有專攻”。區隊實施針對性培訓,通過“班前會學習+理論知識考核+作業現場固化”的模式,做到安全培訓“精準滴灌”。安全監督管理部主抓“糾偏”培訓,通過“1+3+N”警示教育工作機制、“三違”人員上臺講、不安全行為管理中心脫崗幫扶、“高危”人員一對一談話等方式,抓實職工思想、意識和行為教育,做到安全培訓“對癥下藥”。工會實施“枕邊式”培訓,開展家屬協管、井口囑安、家屬進礦區等活動,將親情融入安全培訓,增強職工向心力和主動安全意識,發揮安全培訓“輻射帶動”效應。

創新培訓模式,共建安全培訓“交互生態”。該礦不斷創新培訓模式,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新路徑,在精培善培、真培實訓、網培促訓、案培警訓方面進行突破,全面營造喜培樂培的氛圍。采用師帶徒、老帶青、傳幫帶等方式,讓業務精湛與理論豐富、思想保守與思維開闊的職工結為對子,師徒互補,相互“取經”,實現教學相長。充分發揮“一堂一號一音一室一中心”(即技能大師微課堂、“全員安全考試”微信公眾號、“素質興安”抖音、VR實操實驗室、不安全行為管理中心)五個平臺優勢,增強培訓的實效性、靈活性和趣味性,提高職工培訓興趣和培訓效果。同時,堅持以“智能、高效”為目標,制定智能化人才培養“三步走”方案,將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發優勢與工程技術人員的現場優勢深度融合,推動關鍵技術研究,為礦井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保障。

育強關鍵崗位人才,穩固高質量發展“安全路”。該礦規范開展“三項崗位人員”安全培訓工作,全力打造隊伍過硬、能力過硬的團隊。強化安全管理人員及特種作業人員安全培訓,守好安全管理“第一道防線”。以落實崗位安全責任為核心,以提升班組長安全管理水平為重點,持續強化班組長超前防范、操作技能和現場管理能力的培訓,切實提高班組長綜合素質。加強全員培訓,按照學用結合、因材施教要求,結合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人員的崗位特點和培訓需求,完善培訓課程設計,更新培訓內容,做到培訓內容合理化、規范化、趣味化,鍛造高素質人才隊伍。
安全工作永遠在路上,培訓工作任重道遠。該礦將不斷創新培訓工作思路、完善培訓方式方法、加大培訓管理力度,切實以培訓為“支點”,撬動人才隊伍建設這一關鍵杠桿,探索人才發展渠道,拓寬職工素質能力提升通道,激發隊伍活力,為礦井高質量發展賦能助跑。(楊揚)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