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信息
沖擊地壓是指在煤礦開采過程中,煤礦和巖體在一定條件下釋放變性勢能而產生的突然猛烈釋放,其如猛虎般伺機給安全生產“添亂”,也被視為礦井“第一災害”。
自2021年10月聯合試運轉以來,面對沖擊地壓“第一災”的嚴峻挑戰,孟村礦以打造國內一流沖擊地壓災害治理示范礦井為目標,集全礦之智,舉全礦之力,在探索沖擊地壓治理最優解的征途上,開辟出了獨具特色的孟村模式。

勇立潮頭敢為先,開辟治災“新樣板”。
孟村礦首采401101工作面回采期間曾多次發生沖擊地壓顯現,嚴重影響礦井采掘接續,為有效降低工作面回采期間沖擊危險,該礦于2021年聯合中煤科工開采研究院、陜西省煤層氣有限公司等單位,在401102工作面開展了國內首個地面“L型”水平井分段壓裂防治沖擊地壓項目。
該項目以煤層上方50m—90m易形成大面積懸頂的堅硬含礫砂巖為目標巖層,通過在地面采用大排量、大體積超高壓水力壓裂技術,使煤層頂板上方的堅硬巖層產生密集網狀裂縫,從源頭破壞目標巖層的儲能結構,形成人造“解放層”,從而實現沖擊地壓的源頭治理。2023年4月,401102工作面回采結束,回采期間未發生沖擊地壓顯現,順利實現了“零沖擊”目標。
“地面水平井分段壓裂技術的成功實施,突破了防治沖擊地壓的傳統技術壁壘,不僅填補了國內區域性防治沖擊地壓的空白,也為煤炭行業防治沖擊地壓工作提供了彬長孟村方案。”該礦總工程師馬小輝說道。

科技賦能精治災,監測預警“亮慧眼”。
“通過監測預警平臺,可以準確掌握工作面支架支撐壓力情況、頂板壓力情況及巷道壓力情況,并對可能出現的頂板冒落段進行重點防控。”在該礦防沖監測室,防沖部經理王冰指著大屏上的支架壓力云圖,介紹沖擊地壓在線監測情況。
該礦始終堅持“科技興安”發展戰略,積極引進先進設備,提升治災水平。結合地面微震、井下微震、煤體應力等監測系統,建成了井上下立體聯合監測臺網,實現了對沖擊危險區域全方位覆蓋;在回采過程中對見方、鉆場、地質構造等特殊階段或區域進行局部震波CT探測,根據探測結果實施區域卸壓及局部精準卸壓,實現了低應力環境開采;對地面ARP微震監測系統進行梯度波速調整,將微震定位誤差控制在20m以內,有效提高了微震監測精度和沖擊地壓防治效果。
在加強監測預警的同時,該礦把治災手段指向源頭,在采掘工作面推廣應用垛式支架、單元支架、墩式支架等液壓支架,并引進國內單臺最大排量高壓泵、智能卸壓鉆機等先進設備,為礦井沖擊地壓防治提供了堅實的裝備保障。

超前治理出實效,解決災害“大頑疾”。
“采煤先治災!要把礦井采掘布局調整和生產接續優化作為防治沖擊地壓災害的根本舉措,扎實推動災害治理由‘被動應對防范’向‘主動超前治理’轉變。”該礦董事長、總經理相里海龍在月度安全例會上多次強調。
針對礦井地質條件多變、沖擊地壓影響因素復雜等問題,該礦堅持“超前治理、區域治理、源頭治理”原則,將工作面回采順序由盤區內順序開采調整為盤區間跳采,避免了巷道和采煤工作面區域應力集中現象;在中央大巷與401101工作面留設200m保護煤柱,盤區大巷留設350m保護煤柱,解決了工作面回采對中央大巷及盤區大巷的影響;將中央大巷DF29斷層影響區、中央大巷延伸段及403盤區大巷均由煤層布置調整為巖層布置,徹底解決了中央大巷斷層附近易發生沖擊地壓、破壞巷道等問題。
與此同時,該礦還采取“高壓+靜壓”煤層聯合注水及臨空巷道開展水力旋切擴孔掏槽等方式,進一步弱化煤體沖擊傾向性,減少煤體應力集中,降低采面沖擊危險。
安全生產沒有終點,災害治理任重而道遠。下一步,孟村礦將緊緊圍繞“零沖擊”目標,積極探索多元災害協同防治新路徑,滿信心而行,聚眾智而治,朝著打造本質安全型礦井目標闊步前行。(孫超)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