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信息
近日,大佛寺礦聚焦輔助運輸關鍵環節,創新推行人員、車輛、路線“三項確認”機制,以標準化流程規范操作、以閉環化管理壓實責任,進一步強化輔助運輸系統全流程、全要素安全管控,全力保障礦井安全生產。

人員狀態“精準畫像”,把好安全源頭關。該礦始終將人員安全置于首位,構建“崗前核查+動態監測”的人員管理模式。上崗前,通過“觀察精神狀態、詢問休息情況、核查健康記錄”的“三步核查法”,全面評估駕駛員身心狀況,一旦發現疲勞上崗、情緒波動等潛在風險,立即啟動崗位調整預案,安排其休息調整,從源頭上杜絕人為失誤,確保每一位駕駛員都能以飽滿精力、良好心態投入運輸工作。

車輛性能“全面體檢”,守牢安全運行關。為保障運輸車輛始終處于安全可靠狀態,該礦建立系統化、規范化的出車前檢查流程。指定經驗豐富的專職安全員擔任“車輛安全員”,按照“逐部位排查、逐項目確認”原則,對車輛制動系統、燈光信號、儀表指示、車輛外觀等10余個關鍵部位進行細致排查。對排查中發現的潛在機械故障,第一時間安排專業維修人員檢修,檢修完成后需經“安全員+維修員”雙人復核確認合格,方可允許車輛出庫作業,真正實現車輛“健康上崗、零隱患運行”。

運輸路線“動態護航”,打通安全通道關。該礦建立“巡查-反饋-處置-確認”的井下運輸路線動態管控機制,通過“定時巡檢+隨機抽查”模式,做到對井上下所有運輸路線的全方位、全天候動態監管。組織人員每兩個小時對井下各條運輸路線開展一次全覆蓋巡查,并借助智能巡檢終端實時上傳運輸路線存在的隱患問題信息;調度指揮中心接到問題反饋后及時協調處置,第一時間消除安全隱患;車輛發車前,調度員與駕駛員再次通過“現場查看+信息核對”的方式,確認路線安全狀態,根據實際情況動態調整運輸路線,為每一趟運輸任務開辟安全、高效的“綠色通道”。
該礦通過推行人員、車輛、路線“三項確認”機制,構建起了“人、車、路”協同聯動的安全防護體系,大幅提升了輔助運輸效率和安全管控水平,為礦井安全生產和持續穩定發展提供了堅實的運輸保障。(馮春朋 王琳)
編輯:彎桂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