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建設
生產保供,掘進先行。今年以來,胡家河礦緊扣“強安全、精治災、優接續、提質量、增效能、促發展”主線,以系統化安全管理為根基,以精細化設備運維為支撐,以標準化質量管控為準則,以科學化激勵機制為驅動,成功刷新單月回采巷道掘進225米新紀錄,為生產保供注入強勁動能。

聚焦難題攻堅 激活效率提升“強引擎”
煤層賦存形態復雜多變、局部裂隙承壓涌水、頂板巖層破碎失穩、巷道片幫變形……這些難題猶如“攔路虎”,嚴重制約掘進效率提升。該礦堅持超前管理,組織工程技術人員深入作業現場開展精細化地質勘察,結合工作面煤層賦存狀態及三維地質建模數據,動態優化掘進坡度參數,杜絕割頂破底現象,為快速掘進創造有利工程條件。針對頂板破碎、特殊地質構造帶等復雜工況,通過實施差異化支護方案、推行超前主動支護留頂技術等綜合防控措施,強化頂板穩定性控制,嚴格執行施工質量雙檢制度,確保安全高效通過地質異常區域。

嚴抓質量管控 夯實安全生產“壓艙石”
為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動態達標,該礦實施“一巷一策、一段一策”的差異化支護,通過優化工序作業流程、精準匹配工藝參數、科學配置人力資源,實現各作業環節的無縫銜接,達成工藝優化、人員配置效能最大化目標,全面提升現場標準化水平、支護結構承載能力和作業效率。嚴格執行“367”掛線施工工藝標準,從設備設施定置化管理、管線牌板標準化懸掛、巷道成型精準控制、作業環境持續優化以及積水淤泥綜合治理等維度強化文明生產管理。依托支護工程“五線”管控體系,從巷道斷面尺寸精準測量、錨索錨固力實時監測、空間排距精密校準、錨索外露長度規范控制、金屬網質量嚴格驗收等全工序構建質量管控矩陣,推動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實現系統性提升。

強化設備運維 筑牢生產保障“硬支撐”
在地質條件復雜的半煤巖巷道掘進中,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直接決定作業成效。該礦將加大設備檢修力度、提高設備開機率作為著力點,成立技術診斷組,通過采取自查、技術“會診”相結合的方式,搶抓設備計劃檢修最佳時機,并根據設備關鍵部位特性和安全重點,從設備的檢修工藝、保養、維護、驗收等方面進行“局部深度檢查”,達到縮短檢修時間、延長開機時間的目的,真正將每一分都轉化為有效生產力。
“僅一季度,通過與廠家開展深度技術協同,完成除塵風機效能提升、截割裝置可靠性優化等5方面10余項技術改進,實現設備綜合完好率100%,開機率穩定在95%以上,顯著降低了設備故障對生產的影響。”該礦機電管理部負責人說道。

階梯激勵賦能 激發隊伍建設“新活力”
為充分激活掘進隊伍的內生動力,持續提升掘進效率和單進水平,該礦構建階梯式考核激勵機制,采用“目標量化考核、逐月績效掛鉤”的精準激勵模式,設置臺階式進尺獎勵目標,有效激發班組集體攻堅和個人崗位建功的熱情,形成區隊科學組織、班組協同配合、職工奮勇爭先的良性競爭格局,掘進工效實現階梯式提升。針對掘進機司機、支護工等關鍵技術崗位實施精準培養計劃,構建“選育用評”全鏈條人才激勵機制,以“理論教學+模擬實操+競技考核”的三維培訓體系為載體,常態化開展掘進技能比武活動,建立技能等級與崗位價值的動態耦合機制,激發職工“專精主業、多能傍身”的成長動力,著力鍛造一支高素質掘進鐵軍,為掘進效率提升和工程質量管控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下一步,該礦將繼續以科技創新為驅動,深度融合智能開采技術,持續優化工作面設計方案,積極引入智能化裝備,構建“地質透明化、裝備智能化、作業標準化”的掘進體系,全力推動礦井生產向本質安全型、高效智能型、綠色環保型轉型升級。(田磊)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