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信息
2024年,胡家河礦黨政堅持將“民生”二字貫穿始終,把“企業發展紅利惠及每一名干部職工”的鄭重承諾和“發展企業、造福職工”的企業使命付諸于實際行動、落實到點滴日常,深化落實“我為職工辦實事”實踐活動,用心解決好職工群眾“牽腸掛肚”的民生大事和“掛在嘴邊”的關鍵小事。

民生溫度,體現在“行動落實”與“成果落地”的相輔相成中
抓準、做實、謀遠……藍圖繪就,如何實現?在2024年的辦實事清單中,路線圖、作戰圖一目了然,是否能實現“從優向優”質的跨越,關鍵在行動、在落實。
春節前夕,井口暖心餐屋開門營業,迎來第一批升井食客;4月,井下主打親情+安全的“幸福港灣”建成落地,成為一大亮點;5月,“慶五一,勞動美”集體生日會,獻禮一線職工;7月,“家禾課堂”暑期托管班開班,解決暑假帶娃難問題;8月,20余名單身青年前往永壽縣云集生態園,共赴一場浪漫之約……該礦用行動積極回應著職工群眾的期盼。這些看得見,亦或是看不見的背后,蘊藏著礦黨政“置頂”職工關切的態度,標記著2024年礦井民生發展前行的溫度。
“企業高質量發展,職工群眾是主體、是關鍵。高質量發展進程中,職工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更為多元、更加豐富。我們要想職工之所想、憂職工之所憂、解職工之所難,主動積極回應‘槽點’、緩解‘痛點’、打通‘堵點’,把大家呼聲最高的問題清單逐一落實為成效清單。”該礦黨委書記楊玉成說。
幫扶慰問困難職工及其子女80余名,發放慰問金10余萬元。“金秋助學”向49名學子提供助學金7.8萬元。春節、中秋、國慶……重要節假日期間,井口組織“囑安全”活動10余次,發放各類慰問品2萬余份。圖書室新增訂報刊21種300余冊,建立“流動書屋”16個,配備書架30余個、流動書籍600余冊……職工群眾的身邊事、貼心事、具體事正在逐一被實現,變成職工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幸福厚度,體現在“綠色發展”與“美好生活”的相得益彰中
“以‘13345’發展理念為抓手,全力創建綠色、安全、高效、智能現代化礦井,打造美麗、和諧、幸福礦區……”年初安全環保工作會上,該礦便已敲定2024年綠色發展實踐路徑的總基調。
談到綠色可持續發展,入河排污口的“華麗蛻變”是繞不過的話題,標準化水樣采集口、水溝篦子、觀景平臺……如今的排污口綠水青山環繞、現場規劃整齊有致、環境衛生干凈整潔,曾經的“難題之地”已淬變成為陜西煤礦排污治理的標桿典范。矸石山如何實現由“黑”變“綠”?今年,該礦按照“全面造綠、梯次種植”工作思路,采取覆蓋黃土、削坡升級、邊坡防護、導雨排水、全面綠化的方式,常態化開展矸石山植被恢復,復綠土地面積達2萬余㎡。此外,累計修繕職工公寓115間,鋪設礦區柏油路六千余㎡,完成1540㎡浴室改造升級……言必信、行必果,該礦用行動和結果兌現著對職工許下的承諾,綠色發展的“含金量”越來越足。
建成井下標準化庫房,各采掘工作面管(線)路吊掛統一、錨桿(索)成排成行……一系列有力舉措推動全域標準化建設多點“開花”、全面“結果”。此外,該礦緊跟“智能礦井、智慧礦區”發展大勢,遵循“系統智能化、智能系統化”總體思路,同各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友好合作關系。采用固體充填、漿體充填技術,實現矸石不升井。完成礦井水處理站調節預沉池及生活污水提標改造,讓井下廢水變身為井下消防、灑水降塵、洗煤等生產用水,為廢水復用開辟新途徑,助力綠色發展。
“顏值”靚了,環境美了,生活幸福了……安全生產的保障系數也隨之變高了。今后,該礦將把更多民聲民意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福祉、幸福實景,讓礦井高質量發展充滿力量、充滿溫度。(潘森)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