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生活
百日安全行動正如火如荼地開展,救援中心訓練場上,紅色的“加強準備、嚴格訓練、主動預防、積極搶救”十六字工作原則格外醒目。中隊長彭德鑫拿著演練方案,在隊伍前嚴肅強調:“別把演練當走過場,今天的每一個細節,都是明天井下的保命符。”礦山救護隊員小劉和隊友們嘴上應著,心里卻有些不以為然,畢竟是模擬事故演練,哪會真有危險?
當天的演練科目是“礦井掘進工作面冒頂事故應急救援”,進入模擬演習巷道后,彭隊長、小劉、小王負責災區探查和檢測氣體,其他人員負責攜帶救援儀器裝備緊跟其后。按照流程,他們聞警出動后穿戴好救援防護裝備下井,模擬演習巷道里早已布置好煤矸石冒落區,頂部還懸掛著幾塊用于模擬“松動巖塊”的輕質鋼板。演練前,彭隊長反復檢查參加演練人員的儀器裝備,又摸了摸小劉的氧氣呼吸器腰帶:“卡扣再緊一點,演練必須按實戰標準來。”小劉一邊照做,一邊偷偷和小王對視,覺得彭隊長未免太較真了。
抵達“冒頂區”后,小劉急于搶進度,還沒等彭隊長用雷達生命探測儀確認“遇險人員”具體位置,就拿著防爆工具鎬準備清理前方的“堵塞煤矸”。按照《礦山救援規程》規定,周圍巷道和支護遭到破壞的,應當進行加固處理,可小劉擺擺手:“反正都是假的,快點弄完早點結束。”說著就要往前沖。
“站住!”彭隊長突然上前拽住小劉的胳膊,聲音里帶著火氣,“支護沒到位就敢上前?你忘了規程里‘先支護、后作業’的要求?”話音剛落,上方模擬“松動巖塊”的鋼板突然滑落一塊,原來是固定鋼板的鐵絲因剛才小王移動設備時的碰撞而松脫了。鋼板“砰”地砸在地板上,距離小劉右腳邊只有1cm,雖然是輕質材料,卻也讓他瞬間僵在原地,冷汗順著臉頰往下淌。
“看到了嗎?”彭隊長指著地上的鋼板,語氣緩和了些,“演練里的‘意外’是假的,但井下的危險是真的。今天你圖省事漠視規程,明天真遇到冒頂,就不是鋼板砸腳這么簡單了。”他們重新按規程操作,彭隊長指揮搭建臨時支護,小劉負責檢查氧氣和瓦斯等有毒有害氣體濃度和頂板情況,小王則按步驟清理煤矸。每一步都慢了下來,卻每一步都走得扎實。
最終,探察小隊順利“救出”模擬被困人員,升井后戰后總結講評時,小劉紅著臉做了檢討:“以前覺得演練只是走形式,今天才明白,規程里的每一條,都是用血的教訓總結出來的。安全從來不是喊口號,是要真正把‘不僥幸、不偷懶’刻在心里。”
彭隊長點點頭,指著訓練場上的橫幅說:“演練的目的,就是讓大家在‘安全’的環境里犯‘錯’,再把‘錯’變成安全經驗。咱們救援中心是礦山的守護者,要是自己先把規程當擺設,怎么守護別人的安全?”
如今回望那次演練,那“驚魂一刻”早已化作深刻的安全烙印。2025年“人人講安全、全員抓落實、履責控風險、奮力保安全”的百日安全行動主題,絕非停于紙面的口號,而是需要融入每一次演練、每一次接警出動的行動綱領。它指引我們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筑牢安全防線,以“事事落實到位”的執行力化解潛在風險,讓安全理念從“被動遵守”升級為“主動踐行”,真正以礦山救援隊伍的專業擔當與嚴實作風,為礦山安全生產筑起堅不可摧的生命屏障,護航每一次下井與升井的平安圓滿。(救援中心 張臺)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