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生活
又到了9月18日,窗外大雨傾盆而下,仿佛是無聲的哀號,訴說著那段永不磨滅的民族傷痛。
“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拋棄那無盡的寶藏,流浪,流浪!”每當腦海里回想起這悲壯的旋律,都會喚醒那段我們民族最沉痛、最悲壯的記憶。
回想起前段時間觀看的電影《南京照相館》,南京的郵差金柳昌陰差陽錯,被日軍脅迫著去照相館洗照片遇到老金一家,他們意識到這些照片就是日寇侵華的鐵證,他們在南京,在中國犯下的累累罪行罄竹難書,于是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將照片傳遞出去,最終成為日軍在戰敗審判時的呈堂證供。
印象深刻的還有一個畫面,是日軍隨行攝影師伊藤用相機拍下日寇軍官殺人的場面,鏡頭一轉,對準了日軍的槍口——按下快門的同時也扣響了扳機。照片、輿論,也是殺人的一種形式。
記得民族英雄張純如,為書寫日軍南京大屠殺的種種罪行,收集日軍侵華的鐵證,出版英文著作《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讓西方世界認識到南京大屠殺的真實面目,歷史不容篡改,顛倒黑白。最后不堪日本右翼的威脅罹患精神疾病,為讓西方世界正視這段歷史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那段慘痛的經歷,我們不能忘。不能忘記民族的屈辱,那些令人發指的慘痛畫面,那些普通人在鋼槍下的哀號,那些被鮮血染紅的江水、斷壁殘垣的建筑,南京、沈陽、旅順……那些民不聊生的城市,一遍遍提醒我們不能忘記“落后就要挨打”的血的教訓。不能忘記老金、張純如等英雄對還原這段歷史所做的努力,講述歷史真相也是我們當代青年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要不斷發聲,不斷提高話語權,不容許任何人篡改事實真相。
不能忘記楊靖宇、狼牙山五壯士、劉老莊連等抗日英雄,他們用血肉之軀,澆筑了民族之魂,真正詮釋了中華民族“把我們的血肉鑄成中華民族新的長城”的錚錚誓言,是他們的浴血奮戰、殊死搏斗,在民族最危險的時刻是他們守護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和人民,人民英雄的故事和名字應該永遠被講述,讓他們的故事、事跡、精神,扎根在每一位中國人的心中,歷久彌新、永垂不朽。
不能忘記和平的珍貴,吾輩當自強。從1931年到今天,戰爭的硝煙從未消弭,我們只是生活在和平的國家,不是生活在和平的時代,要永遠有居安思危的奮斗精神,永遠有“時刻準備著”的危機意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我們當代青年應當永遠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在平凡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做好每一件小事,為祖國的強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用實際行動愛國愛企,致敬先烈。(大佛寺礦 宋雨晨)
編輯:達文娟


